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绿化系统规划论文--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论文

乡村绿道景观满意度评价与调控研究--以黄山市徽州绿道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第15-18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论文框架第16-17页
        1.3.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乡村绿道与满意度相关理论综述第18-29页
    2.1 乡村绿道相关理论第18-24页
        2.1.1 绿道第18-20页
        2.1.2 城市绿道第20-21页
        2.1.3 乡村绿道第21-23页
        2.1.4 国内外乡村绿道的研究综述第23-24页
    2.2 相关理论研究第24-27页
        2.2.1 道路生态学理论第24-25页
        2.2.2 线性景观相关理论第25-26页
        2.2.3 景观偏好理论第26页
        2.2.4 环境行为学理论第26-27页
    2.3 绿道满意度第27-29页
        2.3.1 满意度概念第27页
        2.3.2 满意度的相关理论第27-28页
        2.3.3 绿道满意度的相关研究第28-29页
第三章 徽州绿道景观满意度评价分析第29-60页
    3.1 徽州绿道概述第29-30页
    3.2 徽州绿道主要景观构成第30-35页
        3.2.1 自然景观第30-32页
        3.2.2 文化遗产景观第32-34页
        3.2.3 农田景观第34-35页
    3.3 徽州绿道景观建设现况第35-39页
        3.3.1 徽州绿道的分类第35-37页
        3.3.2 徽州绿道的游径系统第37-38页
        3.3.3 徽州绿道的植物景观第38页
        3.3.4 徽州绿道的公共设施第38-39页
    3.4 徽州绿道景观满意度评价方法第39-41页
        3.4.1 评测指标因子选则目标与原则第39-40页
        3.4.2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第40-41页
    3.5 徽州绿道景观主体使用满意度评价分析第41-55页
        3.5.1 指标因子选择第41-42页
        3.5.2 调研对象及时间第42-45页
        3.5.3 调研数据收集第45-46页
        3.5.4 问卷信效度第46-47页
        3.5.5 结果分析第47-55页
    3.6 徽州绿道景观主体感知满意度评价分析第55-60页
        3.6.1 研究对象与程序第56-58页
        3.6.2 问卷信效度和结果分析第58-60页
第四章 基于满意度评价的徽州绿道景观调控研究第60-64页
    4.1 基于使用满意度评价的乡村绿道景观调控策略第60-62页
        4.1.1 合理选线,加强与城市的互动第60页
        4.1.2 优化基础设施第60页
        4.1.3 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第60-61页
        4.1.4 进一步开放文化空间第61页
        4.1.5 提高居民参与性,充分发挥绿道的增值功能第61-62页
    4.2 基于感知满意度评价的乡村绿道景观调控策略第62-64页
        4.2.1 协调景观个体元素与整体元素的关系第62页
        4.2.2 注重景观空间氛围的组织第62-63页
        4.2.3 构建美学意义的自然性景观第63页
        4.2.4 营造复杂的景观感知情境第63-6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附录1 徽州绿道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第70-73页
附录2 徽州绿道感知满意度调查问卷第73-75页
附录3 徽州绿道植物和公共设施组成表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省江淮地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异及提升策略研究
下一篇:嵌缝砂浆旧砖砌体的抗剪性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