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工业用热工设备论文--换热设备论文

螺旋波节管管内外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变量符号表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强化换热管的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简析第16-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套管换热单元模型第18-27页
    2.1 数学模型第18-20页
        2.1.1 基本假设第18页
        2.1.2 控制方程第18-19页
        2.1.3 湍流模型第19-20页
    2.2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第20-22页
        2.2.1 几何模型第20-22页
        2.2.2 网格划分第22页
    2.3 模型验证第22-26页
        2.3.1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22-23页
        2.3.2 湍流模型验证第23-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螺旋波节管流动与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第27-52页
    3.1 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与边界条件第27-29页
        3.1.1 计算方法设置第27页
        3.1.2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27-28页
        3.1.3 螺旋波节管强化传热的评价指标第28-29页
    3.2 管侧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第29-36页
        3.2.1 管侧入口雷诺数Re_i的影响第29-31页
        3.2.2 无量纲螺旋凸起高度H/d的影响第31-34页
        3.2.3 无量纲螺旋凸起间距P/d的影响第34-36页
    3.3 壳侧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第36-44页
        3.3.1 壳侧入口雷诺数Re_o的影响第36-39页
        3.3.2 无量纲螺旋凸起高度H/d的影响第39-42页
        3.3.3 无量纲螺旋凸起间距P/d的影响第42-44页
    3.4 管侧和壳侧入口流动状况对光管、螺旋波节管总传热系数影响第44-46页
        3.4.1 管侧入口雷诺数Re_i的影响第44-45页
        3.4.2 壳侧入口雷诺数Re_o的影响第45-46页
    3.5 螺旋波节管与波节管的传热特性与流动特性比较第46-50页
        3.5.1 管侧流体传热特性和流动特性比较第46-48页
        3.5.2 壳侧流体传热特性和流动特性比较第48-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螺旋波节管流动与传热性能的机理分析第52-85页
    4.1 管内外流体的速度分析第52-60页
        4.1.1 螺旋波节管和光管管内外流体的速度分布第52-53页
        4.1.2 入口雷诺数对速度分布的影响第53-56页
        4.1.3 无量纲螺旋凸起高度H/d对速度分布的影响第56-58页
        4.1.4 无量纲螺旋凸起间距P/d对速度分布的影响第58-60页
    4.2 管内外流体的温度分析第60-65页
        4.2.1 螺旋波节管和光管管内外流体的温度分布第60页
        4.2.2 入口雷诺数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第60-62页
        4.2.3 无量纲螺旋凸起高度H/d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第62-64页
        4.2.4 无量纲螺旋凸起间距P/d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第64-65页
    4.3 管内外流体的压力分析第65-69页
        4.3.1 螺旋波节管和光管管内外流体的压力分布第65-66页
        4.3.2 入口雷诺数对压力分布的影响第66-67页
        4.3.3 无量纲螺旋凸起高度H/d对压力分布的影响第67-68页
        4.3.4 无量纲螺旋凸起间距P/d对压力分布的影响第68-69页
    4.4 管内外流体的湍动能(TKE)分析第69-74页
        4.4.1 螺旋波节管和光管管内外流体的湍动能(TKE)分布第69-70页
        4.4.2 入口雷诺数对湍动能(TKE)分布的影响第70-72页
        4.4.3 无量纲螺旋凸起高度H/d对湍动能(TKE)的影响第72-73页
        4.4.4 无量纲螺旋凸起间距P/d对湍动能(TKE)的影响第73-74页
    4.5 管内外流体的场协同分析第74-80页
        4.5.1 螺旋波节管与光管管内外流体的场协同角第75-77页
        4.5.2 无量纲螺旋凸起高度H/d对场协同角的影响第77-78页
        4.5.3 无量纲螺旋凸起间距P/d对场协同角的影响第78-80页
    4.6 螺旋波节管和波节管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分析比较第80-83页
        4.6.1 管内外流体的流线分布第80-81页
        4.6.2 管内外流体的温度分布第81-82页
        4.6.3 管内外流体的压力分布第82-83页
        4.6.4 管内外流体的湍动能(TKE)分布第83页
    4.7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结论第85-87页
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速PLIF诊断技术的热解半焦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下一篇:10kW铅酸蓄电池充电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