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技术联盟中的技术转移机制研究--基于产学研联盟介入的视角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问题的界定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技术联盟 | 第11页 |
·技术转移机制 | 第11-12页 |
·产学研联盟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现有研究不足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中外企业技术联盟技术转移模式 | 第19-35页 |
·技术转移模式 | 第19-21页 |
·合作研发模式 | 第19-20页 |
·技术转让模式 | 第20-21页 |
·产学研联盟未介入时中外企业技术联盟技术转移模式 | 第21-29页 |
·产学研联盟未介入时的中外企业合作研发联盟 | 第21-22页 |
·产学研联盟未介入时的中外企业技术转让联盟 | 第22-23页 |
·产学研联盟未介入时中外企业技术转移模式选择 | 第23-29页 |
·产学研联盟介入时中外企业技术联盟技术转移模式 | 第29-35页 |
·产学研联盟介入时的中外企业合作研发联盟 | 第30页 |
·产学研联盟介入时的中外企业技术转让联盟 | 第30-31页 |
·产学研联盟介入时中外企业技术转移模式选择 | 第31-35页 |
3 中外企业技术联盟技术转移机制 | 第35-53页 |
·中外企业合作研发联盟中的技术转移 | 第35-46页 |
·中外企业合作研发联盟技术转移障碍 | 第35-36页 |
·产学研联盟未介入时中外合作研发联盟讨价还价博弈 | 第36-40页 |
·产学研联盟介入时中外合作研发联盟讨价还价博弈 | 第40-43页 |
·均衡比较及模型结论 | 第43-46页 |
·中外企业技术转让联盟中的技术转移 | 第46-53页 |
·中外企业技术转让联盟技术转移障碍 | 第46页 |
·产学研联盟未介入时中外技术转让联盟技术转让博弈 | 第46-50页 |
·产学研联盟介入时中外技术转让联盟技术转让博弈 | 第50-51页 |
·模型结论 | 第51-53页 |
4 产学研联盟介入中外企业技术联盟的机制 | 第53-63页 |
·产学研联盟的组建模式 | 第53-55页 |
·以中方企业为核心 | 第53-54页 |
·以中方企业为主导 | 第54-55页 |
·产学研联盟的介入模式 | 第55-58页 |
·介入主体选择 | 第55-56页 |
·介入时机选择 | 第56-57页 |
·介入方式选择 | 第57-58页 |
·案例分析 | 第58-63页 |
·上汽主导组建产学研联盟 | 第59-61页 |
·上汽—外方技术转让联盟中的技术转移 | 第61-62页 |
·上汽—外方合作研发联盟中的技术转移 | 第62-63页 |
5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