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1.1 观赏草概述 | 第8-12页 |
1.1.1 观赏草的涵义 | 第8页 |
1.1.2 观赏草的分类 | 第8-10页 |
1.1.3 观赏草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 | 第10-11页 |
1.1.4 观赏草在园林应用中的特点与重要性 | 第11-12页 |
1.1.4.1 观赏草在园林应用中的特点 | 第11-12页 |
1.1.4.2 观赏草在园林应用中的重要性 | 第12页 |
1.2 国内外观赏草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园林应用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引种应用研究 | 第14-15页 |
1.2.3 观赏草其他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南昌园林观赏草的调查研究 | 第17-25页 |
2.1 调查时间及地点 | 第17页 |
2.1.1 调查时间 | 第17页 |
2.1.2 调查地点 | 第17页 |
2.2 调查方法及内容 | 第17页 |
2.2.1 调查方法 | 第17页 |
2.2.2 调查内容 | 第17页 |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7-25页 |
2.3.1 对观赏草种类的统计与分析 | 第17-20页 |
2.3.2 对调查样地的统计与分析 | 第20-22页 |
2.3.3 对绿地类型的统计与分析 | 第22-25页 |
第三章 观赏草在南昌地区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 第25-3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3.1.2 试验地概况 | 第26页 |
3.1.3 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3.1.4 观测指标及方法 | 第27-2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3.2.1 物候期 | 第28-29页 |
3.2.2 形态特征 | 第29-30页 |
3.2.3 越夏性 | 第30-31页 |
3.2.4 越冬性 | 第31页 |
3.3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引种观赏草的观赏价值评价研究 | 第32-3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4.1.2 评价方法 | 第32-33页 |
4.1.3 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4.2.1 春季观赏草的观赏价值评价 | 第34-35页 |
4.2.2 夏季观赏草的观赏价值评价 | 第35-36页 |
4.2.3 秋季观赏草的观赏价值评价 | 第36-37页 |
4.2.4 冬季观赏草的观赏价值评价 | 第37-38页 |
4.3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9-42页 |
5.1 结论 | 第39-40页 |
5.1.1 南昌园林中观赏草的应用现状 | 第39页 |
5.1.2 10种观赏草的引种适应性和观赏价值评价研究 | 第39-40页 |
5.2 讨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图 | 第44-46页 |
附录:引种观赏草观赏价值评分表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