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C-CN/NiOOH/Ni(OH)2体系混合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超级电容器简介第10-14页
        1.1.1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及应用第11-12页
        1.1.2 超级电容器的反应机理第12-14页
    1.2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第14-19页
        1.2.1 碳材料第15-17页
        1.2.2 赝电容材料第17-18页
        1.2.3 复合材料第18-19页
    1.3 混合电容器简介第19-22页
        1.3.1 混合电容器的反应机理第19-21页
        1.3.2 水系混合电容器第21-22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分析表征方法第24-34页
    2.1 实验药品第24页
    2.2 实验仪器第24-25页
    2.3 材料结构表征方法第25-27页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第25-26页
        2.3.2 X-射线衍射分析第26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析第26页
        2.3.4 元素分析第26-27页
        2.3.5 比表面和孔径分析(BET)第27页
        2.3.6 X-光电子能谱(XPS)第27页
    2.4 水系电容器的组装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7-34页
        2.4.1 电极片的制备第27-28页
        2.4.2 水系三电极测试系统第28页
        2.4.3 水系两电极体系第28-29页
        2.4.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9-34页
第三章 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第34-50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材料的制备第34-36页
        3.2.1 SBA-15的制备第35页
        3.2.2 氮掺杂介孔碳(CN)材料的制备第35-36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47页
        3.3.1 碳化温度对材料形貌结构的影响第36-40页
        3.3.2 碳化温度对CN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0-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50页
第四章 CN/NiOOH]Ni(OH)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第50-58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材料的制备第50-51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1-56页
        4.3.1 不同含量CN与NiOOH/Ni(OH)_2对材料形貌及结构的影响第51-52页
        4.3.2 不同含量含氮介孔碳/NiOGH/Ni(OH)_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52-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混合电容器第58-74页
    5.1 引言第58-59页
    5.2 材料的制备第59-60页
        5.2.1 活性炭的制备第59页
        5.2.2 石墨烯的制备第59-60页
        5.2.3 混合电容器的组装第60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0-73页
        5.3.1 CN/Ni-30-石墨烯混合电容器第60-67页
        5.3.2 CN/Ni-30-活性炭混合电容器第67-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致谢第82-84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巯基化合物抑制胰岛素淀粉样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
下一篇:白皮杉醇及甲氧基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