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城居住空间扩展研究--以宝丰县城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新型城镇化 | 第12页 |
1.1.2 中原经济区与中原城市群 | 第12-13页 |
1.1.3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和“两区”建设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3.3 对本研究的作用 | 第16页 |
1.4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4.1 河南省县城 | 第16-17页 |
1.4.2 城市空间结构 | 第17页 |
1.4.3 城市居住空间 | 第17页 |
1.4.4 城市居住空间扩展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第18-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3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2 河南省县城居住空间演变及存在问题 | 第20-29页 |
2.1 河南省县城居住空间演变历程 | 第20-23页 |
2.1.1 解放初至改革开放前 | 第20-21页 |
2.1.2 改革开放至2000年前后 | 第21-22页 |
2.1.3 2000年以后至今 | 第22-23页 |
2.2 河南省县城居住空间扩展方式分析 | 第23-27页 |
2.2.1 以建设主体划分 | 第24页 |
2.2.2 以生长方式划分 | 第24-25页 |
2.2.3 以形态表现划分 | 第25-27页 |
2.3 河南省县城居住空间扩展存在问题 | 第27-29页 |
2.3.1 居住空间结构 | 第27页 |
2.3.2 配套设施 | 第27页 |
2.3.3 职住关系 | 第27-28页 |
2.3.4 规划管理 | 第28页 |
2.3.5 景观环境 | 第28-29页 |
3 河南省县城居住空间扩展分析 | 第29-44页 |
3.1 居住空间扩展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系 | 第29-30页 |
3.1.1 居住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 | 第29-30页 |
3.1.2 居住空间扩展与城市空间扩展 | 第30页 |
3.2 居住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 | 第30-33页 |
3.2.1 市场客观因素 | 第30-31页 |
3.2.2 行政主观因素 | 第31-33页 |
3.3 居住空间扩展方向分析 | 第33-34页 |
3.3.1 扩展“核心” | 第34页 |
3.3.2 扩展“侧翼” | 第34页 |
3.3.3 扩展“塌陷区” | 第34页 |
3.4 居住空间扩展模式提出 | 第34-38页 |
3.4.1 新区构建模式 | 第35-36页 |
3.4.2 边缘增长模式 | 第36-37页 |
3.4.3 融合提升模式 | 第37-38页 |
3.5 居住空间扩展策略 | 第38-44页 |
3.5.1 宏观层面 | 第39-41页 |
3.5.2 微观层面 | 第41-44页 |
4 实例研究:宝丰县居住空间扩展研究 | 第44-58页 |
4.1 宝丰县概况 | 第44-46页 |
4.2 县城居住空间演变及现状问题 | 第46-51页 |
4.2.1 县城居住空间演变历程 | 第46-48页 |
4.2.2 县城居住空间发展现状 | 第48-49页 |
4.2.3 县城居住空间扩展存在的问题 | 第49-51页 |
4.3 县城居住空间扩展策略 | 第51-58页 |
4.3.1 县城居住空间扩展方向分析 | 第51-52页 |
4.3.2 南部新城—新城构建 | 第52-54页 |
4.3.3 东部、西南方向—边缘增长 | 第54-57页 |
4.3.4 老城区—融合提升 | 第57-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59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