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2.1 汞污染下植物光谱的变异机理 | 第16-18页 |
1.2.2 利用高光谱技术监测植被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3 植被重金属含量高光谱反演方法 | 第20-2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22-2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重点解决问题 | 第23-24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7页 |
2.1 控制实验 | 第25-27页 |
2.2 野外实验 | 第27-28页 |
2.3 样品采集与检测 | 第28-30页 |
2.3.1 样品采集与保存 | 第28-29页 |
2.3.2 汞含量分析 | 第29页 |
2.3.3 叶绿素分析 | 第29-30页 |
2.3.4 光谱数据采集 | 第30页 |
2.4 高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及特征提取 | 第30-37页 |
2.4.1 数据预处理 | 第30-31页 |
2.4.2 高光谱参数计算 | 第31-34页 |
2.4.3 高光谱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2.4.4 模型精度评价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不同汞处理水平下芦苇叶片总汞含量的变化规律 | 第37-47页 |
3.1 控制实验不同汞处理水平下芦苇叶片总汞含量及叶绿素特征 | 第37-42页 |
3.1.1 不同汞处理水平下芦苇叶片总汞含量及叶绿素的变化规律 | 第37-39页 |
3.1.2 不同汞处理时长下芦苇叶片总汞和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 第39-41页 |
3.1.3 芦苇叶片叶绿素和总汞含量的关系 | 第41-42页 |
3.2 野外实验不同采样点下芦苇叶片总汞含量的特征 | 第42-45页 |
3.2.1 不同采样点芦苇叶片总汞含量的变化规律 | 第42-44页 |
3.2.2 芦苇叶片中汞的来源 | 第44-45页 |
3.3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不同汞处理水平下芦苇叶片的光谱特征 | 第47-54页 |
4.1 不同汞处理水平下芦苇叶片高光谱反射率的响应 | 第47-50页 |
4.2 不同汞处理水平下芦苇叶片光谱特征参数的响应 | 第50-52页 |
4.3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芦苇叶片汞敏感光谱参数的筛选 | 第54-67页 |
5.1 控制实验下敏感光谱参数的筛选 | 第54-59页 |
5.1.1 基于光谱变换的敏感光谱参数筛选 | 第54-58页 |
5.1.2 基于光谱指数的敏感光谱指数筛选 | 第58-59页 |
5.2 野外实验下敏感光谱参数的筛选 | 第59-65页 |
5.2.1 基于光谱变换的敏感光谱参数筛选 | 第59-64页 |
5.2.2 基于光谱指数的敏感光谱指数筛选 | 第64-65页 |
5.3 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芦苇叶片总汞含量高光谱估算 | 第67-81页 |
6.1 控制实验下芦苇叶片总汞含量的反演 | 第67-74页 |
6.1.1 基于光谱变换的芦苇叶片总汞含量反演模型 | 第67-72页 |
6.1.2 基于光谱指数的芦苇叶片总汞含量反演模型 | 第72-73页 |
6.1.3 不同汞处理水平下芦苇叶片总汞含量反演模型的检验 | 第73-74页 |
6.2 野外实验下芦苇叶片总汞含量的反演 | 第74-79页 |
6.2.1 基于光谱变换的芦苇叶片总汞含量反演模型 | 第74-77页 |
6.2.2 基于光谱指数的芦苇叶片总汞含量反演 | 第77-78页 |
6.2.3 不同采样点下芦苇叶片总汞含量反演模型的检验 | 第78-79页 |
6.3 小结 | 第79-8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1-84页 |
7.1 结论 | 第81-82页 |
7.2 讨论 | 第82-83页 |
7.3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6页 |
附录 | 第96-98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