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解散登记制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构想 | 第1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我国公司解散登记制度的主要问题 | 第13-18页 |
第一节 立法制度接近于空白 | 第13-14页 |
一我国关于解散登记的立法现状 | 第13页 |
二国外关于解散登记的立法现状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未形成科学系统的立法理念 | 第14-17页 |
一忽视公司退出机制的立法理念 | 第14-15页 |
二忽视保护债权人的立法理念 | 第15页 |
三忽视启动机制的立法理念 | 第15-16页 |
四忽视法律监督的立法理念 | 第16页 |
五忽视法律责任的立法理念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公司解散阶段利益保障的欠缺 | 第17-18页 |
一债权人利益保障不健全 | 第17页 |
二国家在保障社会利益方面的缺失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公司解散登记制度中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18-24页 |
第一节 政治角度分析 | 第18-19页 |
一保守的政治思维模式 | 第18-19页 |
二特殊条件下的政治性法律 | 第19页 |
第二节 经济角度分析 | 第19-20页 |
一现代企业制度起步比较晚 | 第19-20页 |
二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立法盲目性 | 第20页 |
第三节 文化角度分析 | 第20-22页 |
一宜粗不宜细的立法理念 | 第20-21页 |
二严进宽出的传统文化理念 | 第21-22页 |
第四节 立法技术角度分析 | 第22-24页 |
一制定时期的立法技术不完善 | 第22页 |
二立法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建立公司解散登记制度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 第24-32页 |
第一节 公司解散登记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一债权人与股东地位悬殊 | 第24页 |
二公司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 | 第24-26页 |
三同一人格说下公司解散的隐秘性 | 第26页 |
第二节 公司解散登记制度的正当性 | 第26-32页 |
一商法基本原理 | 第26-29页 |
二民法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三侵权法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我国建立公司解散登记制度的构想 | 第32-45页 |
第一节 确立正确的立法理念 | 第33-39页 |
一确立利益平衡保护理念 | 第33页 |
二强化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立法理念 | 第33-34页 |
三规定解散登记制度的主体 | 第34-35页 |
四规定解散登记制度的启动程序 | 第35-36页 |
五完善我国公司解散登记的监督机制 | 第36-38页 |
六建立解散登记的追责制度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建立有利于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机制 | 第39-41页 |
一债权申报制度 | 第39-40页 |
二建立与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 第40页 |
三建立解散登记公告制度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国家应适当干预 | 第41-44页 |
一国家适当干预的合理性 | 第41-43页 |
二国家干预的具体做法 | 第43-44页 |
第四节注重司法实践中的指导经验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个人简历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