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电力系统稳定论文

次同步振荡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次同步振荡抑制新方法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6页
        1.2.1 次同步振荡问题的产生及发展第10-11页
        1.2.2 次同步振荡的分析方法第11-13页
        1.2.3 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方法第13-16页
        1.2.4 次同步振荡对距离保护的影响研究现状第16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6-17页
第2章 次同步振荡对线路距离保护的影响第17-28页
    2.1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引起次同步振荡机理第17-19页
    2.2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第19-20页
    2.3 次同步振荡对线路距离保护的影响第20-27页
        2.3.1 仿真系统介绍第20-21页
        2.3.2 次同步振荡对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影响第21-23页
        2.3.3 次同步振荡时线路发生故障距离保护Ⅰ段的动作情况第23-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电压源型换流器对系统次同步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第28-39页
    3.1 电压源型换流器在dq坐标下的数学模型第28-31页
    3.2 电压源型换流器的等效输出阻抗第31-33页
    3.3 电压源型换流器对次同步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第33-37页
        3.3.1 复转矩系数法的时域仿真实现-测试信号法第34-35页
        3.3.2 电压源型换流器的输出阻抗对系统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第35-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4章 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新方法第39-48页
    4.1 电压源型换流器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新方法第39-44页
        4.1.1 减小或消除换流器对系统次同步特性影响的方法第39-41页
        4.1.2 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新方法第41-44页
    4.2 电压源型换流器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新方法仿真效果第44-46页
    4.3 电压源型换流器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新方法的优点第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5.1 结论第48-49页
    5.2 工作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介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inCE嵌入式的光学电流互感器实验测试系统研究
下一篇:电厂燃煤入厂智能管理系统项目实施阶段风险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