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第2章 公司章程自治概述 | 第10-20页 |
2.1 公司章程自治的含义 | 第10-11页 |
2.2 我国公司章程自治的相关立法规定 | 第11-13页 |
2.3 公司章程自治的性质 | 第13-16页 |
2.3.1 契约说 | 第13-14页 |
2.3.2 自治法说 | 第14-15页 |
2.3.3 综合说 | 第15-16页 |
2.4 公司章程的效力 | 第16-18页 |
2.4.1 公司章程对公司的效力 | 第16页 |
2.4.2 公司章程对股东的效力 | 第16-17页 |
2.4.3 公司章程对公司董事以及经理或监事的效力 | 第17页 |
2.4.4 公司对外的效力 | 第17-18页 |
2.5 公司章程自治的价值 | 第18-20页 |
2.5.1 实现股东自治的途径 | 第18页 |
2.5.2 建构公司治理结构 | 第18-19页 |
2.5.3 保障公司相关人的利益 | 第19-20页 |
第3章 公司章程自治的内容及其边界 | 第20-28页 |
3.1 公司章程自治的内容 | 第20-21页 |
3.1.1 订立章程的自由 | 第20页 |
3.1.2 修改公司章程的自由 | 第20-21页 |
3.1.3 公司章程的内容自由 | 第21页 |
3.2 边界存在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3.2.1 对自由主义的反思 | 第21-22页 |
3.2.2 国家干预理论的兴起 | 第22页 |
3.2.3 公司章程自治与契约自由相区别 | 第22-23页 |
3.3 界定公司章程自治边界的实践价值 | 第23-24页 |
3.3.1 强化公司的章程意识 | 第23页 |
3.3.2 突出公司章程的可行性和执行性 | 第23-24页 |
3.3.3 加强公司的社会责任意识 | 第24页 |
3.4 公司章程自治的边界 | 第24-28页 |
3.4.1 根据强制规范的规定 | 第25-26页 |
3.4.2 根据规定事项的涉外程度 | 第26页 |
3.4.3 根据公司的类别 | 第26-28页 |
第4章 我国公司章程自治的不足 | 第28-36页 |
4.1 股东章程自治意思缺失 | 第28页 |
4.2 公司章程内容形式化 | 第28页 |
4.3 有关公司章程自治的立法规定不够完善 | 第28-31页 |
4.3.1 立法缺乏对公司章程自治的一般规定 | 第28-29页 |
4.3.2 法定代表人制度未留下必要自治空间 | 第29页 |
4.3.3 股东表决制度缺乏必要限制 | 第29-31页 |
4.3.4 股东除名问题未明确 | 第31页 |
4.4 司法实践不统一 | 第31-34页 |
4.5 行政干预过多 | 第34-36页 |
第5章 公司章程自治的完善建议 | 第36-43页 |
5.1 增强股东对公司章程自治的积极性 | 第36-38页 |
5.1.1 增强股东章程自治意识 | 第37页 |
5.1.2 提高股东有关公司章程的知识 | 第37-38页 |
5.2 完善立法 | 第38-42页 |
5.2.1 增加立法对公司章程自治的一般性规定 | 第38-39页 |
5.2.2 扩大法定代表人制度自治空间 | 第39-40页 |
5.2.3 给予股东表决权一定限制 | 第40-41页 |
5.2.4 明确规定股权除名制度 | 第41-42页 |
5.3 统一司法实践 | 第42页 |
5.4 完善行政职能 | 第42-43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