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2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 第13页 |
1.3.3 居民感知理论研究 | 第13-15页 |
1.3.4 社区参与理论的研究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6页 |
2.1 乡村旅游与乡村产业集群 | 第18-19页 |
2.1.1 乡村旅游 | 第18页 |
2.1.2 乡村产业集群 | 第18-19页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2.3 社会交换理论 | 第20-21页 |
2.4 社区参与理论 | 第21-23页 |
2.5 居民感知理论 | 第23-26页 |
2.5.1 居民感知理论的内涵 | 第23-24页 |
2.5.2 居民感知理论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浚县城关村旅游地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感知调查 | 第26-30页 |
3.1 区域概况 | 第26-28页 |
3.1.1 浚县经济基本情况 | 第26页 |
3.1.2 城关村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1.3 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 第27-28页 |
3.2 问卷设计与调查访谈 | 第28-30页 |
3.2.1 问卷设计 | 第28页 |
3.2.2 量表修订 | 第28页 |
3.2.3 问卷调查与访谈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30-40页 |
4.1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0页 |
4.2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 第30-32页 |
4.3 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感知分析 | 第32-35页 |
4.3.1 旅游对经济的影响感知 | 第32-33页 |
4.3.2 旅游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 | 第33-35页 |
4.3.3 旅游对环境影响的感知 | 第35页 |
4.4 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态度差异分析 | 第35-37页 |
4.5 研究结论 | 第37-40页 |
第五章 城关村旅游发展的有效对策 | 第40-46页 |
5.1 充分重视居民参与运作与管理 | 第40-43页 |
5.1.1 成立居民主导的社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 | 第40-41页 |
5.1.2 推动居民全面参与旅游业 | 第41页 |
5.1.3 坚持发展共建,重视社区培训 | 第41-42页 |
5.1.4 坚持建设共管,创造性利用居民的生产生活习俗 | 第42页 |
5.1.5 居民参与宣传,保护环境 | 第42-43页 |
5.2 坚持旅游业发展的成果共享 | 第43-46页 |
5.2.1 创造“多赢”利益分配机制 | 第43-44页 |
5.2.2 居民利益应在旅游地的总体规划中得以体现 | 第44-46页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