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断层错动对上覆土体及结构的影响 | 第11-16页 |
1.2 PIV技术 | 第16-18页 |
1.3 应变局部化 | 第18-22页 |
1.4 应变局部化有限元模拟技术 | 第22-25页 |
1.5 非局部理论 | 第25-26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第2章 倾斜场地中断层错动模型试验方案与PIV技术 | 第29-49页 |
2.1 断层错动模型与试验方案 | 第30-34页 |
2.1.1 试验装置 | 第30-31页 |
2.1.2 试验用砂 | 第31-32页 |
2.1.3 模型制备 | 第32-33页 |
2.1.4 监测系统布置和试验过程 | 第33-34页 |
2.2 PIV技术 | 第34-38页 |
2.2.1 PIV技术原理 | 第34-35页 |
2.2.2 PIV野向量产生原因 | 第35-36页 |
2.2.3 常规野向量消除方法 | 第36-38页 |
2.3 野向量的非局部消除方法 | 第38-47页 |
2.3.1 向量相关 | 第39页 |
2.3.2 PIV系统误差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3 野向量识别 | 第40-41页 |
2.3.4 非局部方法 | 第41页 |
2.3.5 不同消除方法对比 | 第41-44页 |
2.3.6 非局部野向量消除法在断层错动试验中的应用 | 第44-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倾斜场地中逆断层错动对上覆土体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 第49-67页 |
3.1 破裂带扩展 | 第49-54页 |
3.2 土体变形 | 第54-59页 |
3.3 地表变形 | 第59-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4章 断层错动数值模拟技术(Ⅰ)—HANSBO&HANSBO类有限单元法的非连续分片试验及解析积分方法 | 第67-90页 |
4.1 增强有限单元法 | 第67-69页 |
4.2 非连续分片试验 | 第69-73页 |
4.3 分片试验失败原因 | 第73-79页 |
4.3.1 增强有限单元刚度矩阵 | 第73-77页 |
4.3.2 刚度矩阵积分误差 | 第77-79页 |
4.4 数值算例 | 第79-82页 |
4.5 解析积分方法 | 第82-8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5章 断层错动数值模拟技术(Ⅱ)—改进的非局部应变软化模型 | 第90-111页 |
5.1 非局部理论 | 第90-92页 |
5.2 单元平均作用 | 第92-93页 |
5.3 改进的非局部模型 | 第93-94页 |
5.4 一维拉伸杆件问题 | 第94-100页 |
5.4.1 采用常规非局部模型的解析解 | 第94-97页 |
5.4.2 采用改进非局部模型的解析解 | 第97-100页 |
5.5 二维平面问题 | 第100-110页 |
5.5.1 二维平面问题中的改进非局部模型 | 第100-104页 |
5.5.2 改进的非局部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的实现 | 第104-106页 |
5.5.3 二维平面问题算例 | 第106-11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6章 倾斜场地下断层破裂带与隧道相互作用的有限元研究 | 第111-132页 |
6.1 有限元模型 | 第111-119页 |
6.1.1 材料性质 | 第111-114页 |
6.1.2 模型尺寸、边界条件及网格划分 | 第114-116页 |
6.1.3 模型验证 | 第116-119页 |
6.2 数值模拟结果 | 第119-131页 |
6.2.1 无隧道模型模拟结果及与局部模型对比 | 第119-120页 |
6.2.2 隧道位置的影响 | 第120-126页 |
6.2.3 隧道形式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6.2.4 隧道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128-13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32-135页 |
7.2 关于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135-137页 |
附录A | 第137-143页 |
附录B | 第143-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62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2-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