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研究述评 | 第15-23页 |
1.2.1 国外土地流转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土地流转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2-23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7-3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7-29页 |
2.1.1 农地产权制度 | 第27-28页 |
2.1.2 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 第28页 |
2.1.3 农地流转意愿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2.2.1 地租理论 | 第29-30页 |
2.2.2 农民理性假说 | 第30页 |
2.2.3 制度变迁理论 | 第30-31页 |
2.2.4 产权理论 | 第31-32页 |
3. 城镇化背景下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演进及存在的问题 | 第32-38页 |
3.1 城镇化背景下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演进 | 第32-34页 |
3.2 湖北省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3.2.1 土地流转速率与城镇化发展不匹配 | 第34-35页 |
3.2.2 土地的法律属性存在暗箱“越轨”现象 | 第35-36页 |
3.2.3 农村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受到限制 | 第36页 |
3.2.4 农民权益保障执行不到位 | 第36-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城镇化背景下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成因的定量分析 | 第38-56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4.2 研究变量概念及研究路径 | 第38-40页 |
4.2.1 研究概念 | 第38-39页 |
4.2.2 相关变量的研究路径 | 第39-40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40页 |
4.4 研究工具 | 第40-41页 |
4.5 研究过程 | 第41-42页 |
4.6 研究结果 | 第42-54页 |
4.6.1 因子分析 | 第42-46页 |
4.6.2 信度分析 | 第46-48页 |
4.6.3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48-51页 |
4.6.4 路径分析模型 | 第51-5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解决城镇化背景下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域外经验镜鉴 | 第56-59页 |
5.1 “镜”:避免土地流转与城镇化失衡 | 第56-57页 |
5.1.1 印度:滞后的城市化与土地制度改革 | 第56-57页 |
5.1.2 巴西:失衡的城市化与土地制度改革 | 第57页 |
5.2 “鉴”:美国、日本:土地流转与城镇化相协调 | 第57-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解决城镇化背景下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 | 第59-71页 |
6.1 解决城镇化背景下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59-63页 |
6.1.1 与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原则 | 第59-60页 |
6.1.2 以农民利益为本的原则 | 第60-61页 |
6.1.3 协调发展的原则 | 第61-62页 |
6.1.4 政府主导与市场协调 | 第62-63页 |
6.2 优化农村土地流转的治理体系 | 第63-65页 |
6.2.1 进一步明确农地产权与使用权 | 第63-64页 |
6.2.2 进一步明确农地的土地规划 | 第64-65页 |
6.2.3 提升农地经营的机械化与规模化 | 第65页 |
6.3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保障体系 | 第65-70页 |
6.3.1 统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建设 | 第65-66页 |
6.3.2 严格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秩序 | 第66-67页 |
6.3.3 强化农村土地流转配套政策 | 第67-68页 |
6.3.4 健全农地附属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68-7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7.1 结论 | 第71页 |
7.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1 | 第76-78页 |
附录2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