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理由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理由 | 第10-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法律政策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开拓意义 | 第12-13页 |
1.2.3 理论探索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对象和案例选择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1.3.2 案例选择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研究基础 | 第17-28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2.1.1 与“社区慈善”有关的一些概念 | 第17-19页 |
2.1.2 与“社区型基金会”有关的一些概念 | 第19-21页 |
2.2 相关理论阐述及应用 | 第21-24页 |
2.2.1 功能分析范式 | 第21-22页 |
2.2.2 资源依赖理论 | 第22-23页 |
2.2.3 社区治理理论 | 第23-24页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4-28页 |
2.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24-25页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2.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27-28页 |
第3章 南京市社区型基金会培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28-35页 |
3.1 南京市社区型基金会的“生发”逻辑 | 第28-30页 |
3.1.1 内部逻辑: 社区慈善的“孕育” | 第28-29页 |
3.1.2 外部逻辑: 社会政策的“催生” | 第29-30页 |
3.1.3 南京市社区型基金会的“生发”历程 | 第30页 |
3.2 南京市社区型基金会发展现状 | 第30-35页 |
3.2.1 南京市社区型基金会的基本信息 | 第31-32页 |
3.2.2 案例基金会工作开展情况 | 第32-33页 |
3.2.3 以姚坊门、圆梦为代表的基金会运行之道 | 第33页 |
3.2.4 以桥林、顶山为代表的基金会衰败之路 | 第33-35页 |
第4章 社区慈善视域下南京市社区型基金会功能评价 | 第35-51页 |
4.1 社区型基金会持续专业运转所发挥的正功能 | 第35-43页 |
4.1.1 筹集本地资源,输血社区慈善 | 第36-39页 |
4.1.2 回应社区需求,资助慈善项目 | 第39-40页 |
4.1.3 推动社区治理,助力社区营造 | 第40-41页 |
4.1.4 整合社会组织,回应政府倡导 | 第41-43页 |
4.2 从社区慈善资源的流向发现基金会功能发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7页 |
4.2.1 慈善资源整合活性不足,捐赠主体有生力量缺乏 | 第43-44页 |
4.2.2 慈善资产增值方式陈旧,社区资本营运能力欠缺 | 第44-46页 |
4.2.3 战略资助供给不足,临时救助衔接缺位 | 第46-47页 |
4.3 从政府、社会和基金会三方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7-51页 |
4.3.1 政策摇摆影响发展走向,政府深度介入致使活性缺失 | 第47-49页 |
4.3.2 社会主动捐赠意识还未形成,社区慈善氛围还有待营造 | 第49页 |
4.3.3 机构内部治理结构失灵,专职、专业团队待遇缺乏保障 | 第49-51页 |
第5章 对南京市社区型基金会功能完善及持续性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 第51-62页 |
5.1 美国社区基金会的社区慈善经验及其对南京市的启示 | 第51-55页 |
5.1.1 开辟多元筹资渠道,注重积累保本基金 | 第52-53页 |
5.1.2 投资积极获取丰厚收益,财务透明获得社区信任 | 第53-54页 |
5.1.3 回应问题契合当地需要,社区倡议引入专业支撑 | 第54-55页 |
5.1.4 独立自主灵活高效,领导社区跨界合作 | 第55页 |
5.2 对南京市社区型基金会功能完善的实践路径思考 | 第55-58页 |
5.2.1 以社区资源动员为核心,构建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 第56页 |
5.2.2 以促进社区自我服务为切入,培力社区社会组织 | 第56-57页 |
5.2.3 建立战略资助体系和模式,支持社区慈善生态营造 | 第57页 |
5.2.4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与决策机制,实现多元合作治理 | 第57-58页 |
5.3 对推动南京市社区型基金会持续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8-62页 |
5.3.1 立法规范:营造宽松的社区型基金会发展环境 | 第58-59页 |
5.3.2 政策引导:推动社区型基金会健康有序发展 | 第59页 |
5.3.3 运营帮扶: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与基金会自治有机结合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9页 |
附录1 南京市社区型基金会基本信息汇总表 | 第63-64页 |
附录2 调研案例与访谈对象名单 | 第64-65页 |
附录3 访谈提纲 | 第65-67页 |
附录3.1 访谈对象: 社区型基金会理事长/法人 | 第65-66页 |
附录3.2 访谈对象: 社区型基金会秘书长/工作人员 | 第66-67页 |
附录4 姚坊门、圆梦基金会资助项目一览表 | 第67-69页 |
表4.1 姚坊门慈善基金会资助项目一览表 | 第67-68页 |
表4.2 圆梦社区型基金会“圆梦大学生微公益”项目一览表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一、政策类 | 第69-70页 |
二、著作类 | 第70-71页 |
三、期刊类 | 第71-73页 |
四、网站类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读期间相关学术成果发表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