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概述 | 第7-16页 |
1.1 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含义 | 第7-9页 |
1.1.1 概念界定 | 第7-8页 |
1.1.2 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8-9页 |
1.2 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9-11页 |
1.2.1 人民主权原则 | 第9-10页 |
1.2.2 自然正义原则 | 第10-11页 |
1.3 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具体形式 | 第11-16页 |
1.3.1 听证会 | 第11-12页 |
1.3.2 公开征集意见 | 第12-13页 |
1.3.3 座谈会与论证会 | 第13-14页 |
1.3.4 专家咨询 | 第14-15页 |
1.3.5 由公民发起的接触 | 第15-16页 |
第2章 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功能 | 第16-22页 |
2.1 公众参与具有维护公民权利功能 | 第16-18页 |
2.1.1 为公众参与行政提供渠道 | 第16-17页 |
2.1.2 维护公众的权益 | 第17-18页 |
2.2 公众参与可提高行政行为质量 | 第18-20页 |
2.3 公众参与可更好达成行政行为目的 | 第20-22页 |
2.3.1 提高行政行为可接受度 | 第20-21页 |
2.3.2 促进各方利益平衡 | 第21-22页 |
第3章 当前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效果分析 | 第22-30页 |
3.1 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现状 | 第22-25页 |
3.1.1 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3.1.2 公众参与的现状 | 第23-25页 |
3.2 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3.2.1 参与效力过低 | 第25-28页 |
3.2.2 参与效力过高 | 第28-30页 |
第四章 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优化 | 第30-37页 |
4.1 公众参与主体 | 第30-33页 |
4.1.1 参与主体的扩大 | 第30-32页 |
4.1.2 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 | 第32-33页 |
4.2 公众参与效力机制 | 第33-35页 |
4.2.1 确立参与效力机制的原则 | 第34页 |
4.2.2 参与效力与目的匹配 | 第34-35页 |
4.3 信息公开制度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