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证据契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引言第7-9页
2 概述第9-14页
    2.1 证据契约的概念与性质第9-11页
        2.1.1 证据契约的概念第9-10页
        2.1.2 证据契约的性质第10-11页
    2.2 证据契约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1-14页
        2.2.1 外国证据契约制度的演变发展第11-12页
        2.2.2 中国证据契约制度的演变发展第12-14页
3 证据契约的类型分析第14-20页
    3.1 证据限定契约第14-15页
    3.2 证据鉴定契约第15-16页
    3.3 证据交换契约第16页
    3.4 举证时限契约第16-17页
    3.5 自认契约第17-18页
    3.6 证明责任分担契约第18-20页
4 证据契约的法律效力分析第20-28页
    4.1 证据契约的成立与生效第20-23页
        4.1.1 证据契约的成立第20-21页
        4.1.2 证据契约的生效第21-23页
    4.2 证据契约的效力第23-25页
        4.2.1 针对当事人的效力第23-24页
        4.2.2 针对法院的效力第24页
        4.2.3 针对事项的效力第24-25页
    4.3 证据契约瑕疵与救济第25-28页
        4.3.1 证据契约的瑕疵第25-26页
        4.3.2 证据契约的瑕疵救济第26-28页
5 证据契约的价值分析第28-33页
    5.1 顺应契约自由精神第28-29页
    5.2 楔入多元正义观第29-30页
    5.3 契合处分权主义第30页
    5.4 贯通辩论主义第30-31页
    5.5 合乎诉讼经济观第31-33页
6 我国证据契约的未来勾画第33-41页
    6.1 困境第33-36页
        6.1.1 立法困境第33-34页
        6.1.2 实践困境第34-35页
        6.1.3 诉讼模式困境第35-36页
    6.2 破解第36-41页
        6.2.1 转变诉讼模式第36-37页
        6.2.2 明确指导原则第37-38页
        6.2.3 建立证据契约制度的规则体系第38-39页
        6.2.4 配套相关制度第39-41页
7 结论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第45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实施与完善
下一篇:建设工程领域职务犯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