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化工园区事故态势感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2-17页 |
1.2.1 应急信息系统现状与发展方向 | 第12-13页 |
1.2.2 物联网及其在安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3 态势感知理论及其信息支持系统 | 第14-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7-20页 |
1.3.1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化工园区事故态势感知技术需求分析 | 第20-27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化工园区事故态势感知关键需求识别 | 第20-23页 |
2.2.1 危险化学品事故特征分析 | 第20-21页 |
2.2.2 基于态势感知的信息模型 | 第21-22页 |
2.2.3 数据驱动的化工园区事故态势感知需求 | 第22-23页 |
2.3 化工园区应急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第23-26页 |
2.3.1 系统架构主要设计原则 | 第23-24页 |
2.3.2 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 第24页 |
2.3.3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第24-25页 |
2.3.4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化工园区联网数据采集与监测技术 | 第27-41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监测感知终端部署 | 第27-29页 |
3.2.1 监测目标对象选取 | 第27-28页 |
3.2.2 监测终端部署策略 | 第28-29页 |
3.3 数据通信传输 | 第29-31页 |
3.3.1 组网传输策略 | 第29页 |
3.3.2 基于工业总线的有线传输 | 第29-30页 |
3.3.3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输 | 第30-31页 |
3.4 数据采集方式 | 第31-33页 |
3.4.1 基于标准协议的主动采集 | 第31-32页 |
3.4.2 基于总线监听的被动采集 | 第32-33页 |
3.5 化工园区安全监控小型试验平台构建 | 第33-37页 |
3.5.1 小型试验平台设计规划 | 第33-34页 |
3.5.2 设备选型及平台搭建 | 第34-37页 |
3.6 分布式数据采集及监测预警程序开发 | 第37-40页 |
3.6.1 程序开发模式 | 第37页 |
3.6.2 监控中心数据集中采集程序 | 第37-38页 |
3.6.3 企业端前置监测预警程序 | 第38-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泄漏扩散事故源参数反演技术 | 第41-54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事故态势感知对源项参数估计的要求 | 第41-42页 |
4.3 事故源参数反向演算方法 | 第42-46页 |
4.3.1 事故源参数反演的基本流程 | 第42-43页 |
4.3.2 风向坐标系建立 | 第43-44页 |
4.3.3 事故源参数优化模型构建 | 第44-45页 |
4.3.4 事故源参数的优化求解 | 第45-46页 |
4.4 事故源参数反演测试与分析 | 第46-53页 |
4.4.1 事故源参数反演测试方案 | 第46-47页 |
4.4.2 事故源参数反演结果评价函数 | 第47-48页 |
4.4.3 事故源参数反演测试结果分析 | 第48-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泄漏扩散事故模式识别技术 | 第54-65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泄漏扩散事故模式及模型匹配 | 第54-57页 |
5.2.1 泄漏扩散事故模式分类 | 第54-55页 |
5.2.2 泄漏扩散观测模型 | 第55-56页 |
5.2.3 泄漏扩散模型匹配评价方法 | 第56-57页 |
5.3 模式搜索数值实验与分析 | 第57-62页 |
5.3.1 模式搜索数值实验方案 | 第57-58页 |
5.3.2 泄漏扩散模型搜索的收敛性分析 | 第58-60页 |
5.3.3 事故场景与扩散模型的匹配度分析 | 第60-62页 |
5.4 泄漏扩散事故模式识别方法及测试 | 第62-64页 |
5.4.1 事故模式识别方法流程 | 第62页 |
5.4.2 模式识别模拟测试方案 | 第62-63页 |
5.4.3 模式识别方法性能分析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基于WEB的化工园区应急信息服务平台开发 | 第65-83页 |
6.1 引言 | 第65页 |
6.2 系统功能设计 | 第65-67页 |
6.3 系统开发模式 | 第67-68页 |
6.3.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67页 |
6.3.2 系统开发框架 | 第67-68页 |
6.4 系统功能实现 | 第68-82页 |
6.4.1 系统平台访问 | 第68-70页 |
6.4.2 应急值守管理子系统 | 第70-77页 |
6.4.3 应急监测预警子系统 | 第77-8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件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