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缩聚类树脂及塑料论文--聚酰亚胺类及塑料论文

多功能、多响应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9页
    1.1 引言第13-15页
    1.2 形状记忆聚合物简介第15-22页
        1.2.1 热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第15-17页
        1.2.2 电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第17-19页
        1.2.3 光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第19-21页
        1.2.4 磁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第21-22页
        1.2.5 水、化学刺激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第22页
    1.3 形状记忆性聚合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第22-28页
        1.3.1 形状记忆聚合物在生物医疗方面的应用第22-24页
        1.3.2 形状记忆聚合物在智能织物方面的应用第24-26页
        1.3.3 形状记忆聚合物在空间可展开结构方面的应用第26-27页
        1.3.4 形状记忆聚合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第27-28页
    1.4 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8-31页
    1.5 聚酰亚胺及其在形状记忆材料中的应用第31-35页
    1.6 本论文设计思想第35-39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第39-45页
    2.1 实验原料第39页
    2.2 测试表征方法第39-45页
第三章 低介电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45-69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非共面交联剂的制备与表征第45-47页
        3.2.1 1,1,1-三[4-(氨基苯氧基)苯基]乙烷的合成(TAPE)第45-46页
        3.2.2 1,1,1-三[4-(氨基苯氧基)苯基]乙烷的结构表征第46-47页
    3.3 低介电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制备第47-50页
    3.4 低介电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结构表征第50-52页
        3.4.1 红外光谱分析第50页
        3.4.2 溶胀性能分析第50-51页
        3.4.3 交联密度的计算第51-52页
    3.5 低介电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热性能第52-55页
    3.6 低介电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形状记忆性能第55-64页
        3.6.1 双重形状记忆性能第55-57页
        3.6.2 三重形状记忆性能第57-59页
        3.6.3 形状记忆性能循环实验第59-61页
        3.6.4 折叠-回复形状记忆性能第61-63页
        3.6.5 聚酰亚胺薄膜的不同厚度对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第63-64页
    3.7 低介电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应力松弛行为第64-65页
    3.8 低介电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介电性能第65-66页
    3.9 多重形状记忆型聚酰亚胺的吸水率第66页
    3.10 多重形状记忆型聚酰亚胺的机械性能第66页
    3.11 本章小结第66-69页
第四章 高应变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69-89页
    4.1 引言第69页
    4.2 高应变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制备第69-71页
    4.3 高应变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结构表征第71-74页
        4.3.1 红外光谱分析第71页
        4.3.2 溶胀性能分析第71-72页
        4.3.3 交联密度的计算第72-74页
    4.4 高应变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热性能第74-75页
    4.5 高应变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形状记忆性能第75-84页
        4.5.1 双重形状记忆性能第75-79页
        4.5.2 三重形状记忆性能第79-82页
        4.5.3 形状记忆性能循环实验第82-83页
        4.5.4 折叠-回复形状记忆性能第83-84页
    4.6 高应变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应力松弛第84-85页
    4.7 高应变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介电性能第85-86页
    4.8 高应变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吸水率第86页
    4.9 高应变多重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机械性能第86-87页
    4.10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电、光驱动的形状记忆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89-105页
    5.1 引言第89-90页
    5.2 电、光驱动的形状记忆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第90-92页
        5.2.1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第90页
        5.2.2 银纳米线/聚丙烯酸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第90-91页
        5.2.3 银纳米线/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第91页
        5.2.4 聚酰亚胺/银纳米线复合薄膜的制备第91-92页
        5.2.5 聚酰亚胺薄膜/银的制备第92页
    5.3 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表征第92-94页
    5.4 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热性能第94-95页
    5.5 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热致折叠-回复形状记忆性能第95-96页
    5.6 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导电性能第96-98页
    5.7 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剥离性能第98页
    5.8 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电致形状记忆性能第98-100页
    5.9 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光致形状记忆性能第100-104页
        5.9.1 不同制备方法对复合薄膜的光致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第100-102页
        5.9.2 不同长径比的银纳米线对复合薄膜的光致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第102-103页
        5.9.3 不同旋涂次数对复合薄膜的光致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第103-104页
    5.10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21页
作者简历第121-12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化材料改性有机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及应用
下一篇:PAN基碳纤维预氧丝的制备与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