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3页 |
1.1 苦参碱和槐定碱的简介 | 第9页 |
1.2 苦参碱衍生物和槐定碱衍生物的合成研究概况 | 第9-24页 |
1.2.1 苦参碱衍生物合成研究概况 | 第10-21页 |
1.2.2 槐定碱衍生物合成研究概况 | 第21-24页 |
1.3 苦参碱和槐定碱的药理和制剂研究概况 | 第24-29页 |
1.3.1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 第25页 |
1.3.2 抗炎、抗肝纤维化和抗内毒素作用 | 第25-26页 |
1.3.3 抗肿瘤作用 | 第26-28页 |
1.3.4 心血管和神经药理作用 | 第28页 |
1.3.5 杀虫和灭鼠作用 | 第28页 |
1.3.6 药代动力学和制剂研究 | 第28-29页 |
1.4 亚胺和喹啉类抗肿瘤药物研究概况 | 第29-33页 |
第二章 选题依据与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第33-34页 |
2.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33页 |
2.2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实验及讨论 | 第34-75页 |
3.1 药品与试剂 | 第34-36页 |
3.2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3.3 苦参碱/槐定碱芳亚胺衍生物和苦参碱/槐定碱并喹啉衍生物的合成 | 第37-69页 |
3.3.1 苦参碱芳亚胺衍生物和槐定碱芳亚胺衍生物 | 第37-39页 |
3.3.2 苦参碱并喹啉衍生物和槐定碱并喹啉衍生物 | 第39-49页 |
3.3.3 芳亚胺衍生物的合成 | 第49-65页 |
3.3.4 并喹啉系列衍生物的合成 | 第65-69页 |
3.4 讨论 | 第69-74页 |
3.4.1 芳亚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和分离纯化 | 第69-70页 |
3.4.2 芳亚胺类衍生物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70-71页 |
3.4.3 并喹啉类衍生物的合成探索与结构确证 | 第71-7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75-7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75-76页 |
4.1.1 细胞系 | 第75页 |
4.1.2 仪器与试剂 | 第75-7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6页 |
4.2.1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原理简介 | 第76页 |
4.2.2 细胞孵育 | 第76页 |
4.2.3 MTT检测 | 第76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76-78页 |
4.4 构效关系初步讨论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0页 |
5.1 结论 | 第79页 |
5.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2页 |
附录 | 第92-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