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铟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3页
    1.1 纳米材料特性及制备方法第10-15页
        1.1.1 纳米材料第10-11页
        1.1.2 纳米材料的特性第11-12页
        1.1.3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2-15页
    1.2 In_2O_3及其复合材料的控制合成与光催化研究第15-18页
        1.2.1 In_2O_3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与光催化性能研究第15-17页
            1.2.1.1 In_2O_3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质第15页
            1.2.1.2 In_2O_3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光催化研究第15-17页
        1.2.2 In_2O_3复合材料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17-18页
            1.2.2.1 复合材料第17页
            1.2.2.2 In_2O_3复合材料与性能研究第17-18页
    1.3 Al_2O_3/In_2O_3复合材料的QCM传感器研制第18-20页
        1.3.1 QCM气敏传感器的结构及检验原理第18-19页
            1.3.1.1 QCM气敏传感器的组成及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1.2 QCM气敏传感器的检验原理第19页
        1.3.2 In_2O_3基纳米材料QCM气敏性能研究第19-20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0-23页
    1.5 参考文献第23-33页
第二章 花状In(OH)_3/InOOH异质结的无模板法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3-58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实验部分第34-37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34-35页
        2.2.2 尿素分解过程中体系pH值的测定第35页
        2.2.3 花状In(OH)_3/In_2O_3的简单常压回流法制备第35-36页
        2.2.4 In(OH)_3/InOOH及In(OH)_3In_2O_3异质结的制备第36页
        2.2.5 材料形貌与结构表征第36-37页
            2.2.5.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第36页
            2.2.5.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第36页
            2.2.5.3 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第36-37页
            2.2.5.4 热重分析(TG)第37页
            2.2.5.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DRS)测定第37页
            2.2.5.6 拉曼光谱(Raman)测量第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52页
        2.3.1 花状In(OH)_3及In_2O_3的合成及物相分析第37-42页
            2.3.1.1 花状In(OH)_3及In_2O_3的形貌分析第37-39页
            2.3.1.2 花状In(OH)_3及In_2O_3的结构分析第39-40页
            2.3.1.3 花状In(OH)_3的热重分析第40-41页
            2.3.1.4 花状In_2O_3的拉曼光谱表征第41-42页
        2.3.2 合成条件对In(OH)_3纳米结构的影响第42-44页
            2.3.2.1 尿素用量对InOH)_3纳米结构的影响第42-43页
            2.3.2.2 不同碱源对In(OH)_3纳米结构的影响第43-44页
        2.3.3 花状In(OH)_3微纳结构的形成机理探讨第44-46页
        2.3.4 In(OH)_3/InOOH及In(OH)_3/In_2O_3异质结的制备与表征第46-48页
            2.3.4.1 XRD表征第46-47页
            2.3.4.2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征第47-48页
        2.3.5 不同煅烧温度下花状系列样品的紫外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8-52页
            2.3.5.1 不同煅烧温度所得样品对罗丹明-B的紫外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8-49页
            2.3.5.2 In(OH)_3/InOOH异质结的紫外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9-51页
            2.3.5.3 In(OH)_3/InOOH异质结的紫外光催化机理研究第51-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2.5 参考文献第54-58页
第三章 空心球状In(OH)_3/InOOH异质结复合软模板法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8-83页
    3.1 前言第58-59页
    3.2 实验部分第59-60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59页
        3.2.2 In(OH)_3/In_2O_3空心微球的制备第59-60页
        3.2.3 In(OH)_3/InOOH及In(OH)_3/In_2O_3异质结的制备第6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0-78页
        3.3.1 空心微球In(OH)_3及In_2O_3的合成及物相分析第60-66页
            3.3.1.1 In(OH)_3空心微球的形貌及结构分析第60-62页
            3.3.1.2 In_2O_3空心微球的形貌及结构分析第62-63页
            3.3.1.3 In(OH)_3空心微球的热重分析第63-64页
            3.3.1.4 In_2O_3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64-65页
            3.3.1.5 In_2O_3空心微球的比表面积测定第65页
            3.3.1.6 In_2O_3空心微球的拉曼光谱辩证第65-66页
        3.3.2 合成条件对In(OH)3纳米结构的影响第66-70页
            3.3.2.1 戊二酸用量对In(OH)_3纳米结构的影响第66-67页
            3.3.2.2 CTAB用量对In(OH)_3纳米结构的影响第67页
            3.3.2.3 尿素浓度及碱源对In(OH)_3纳米结构的影响第67-69页
            3.3.2.4 反应温度对In(OH)_3纳米结构的影响第69页
            3.3.2.5 不同有机二酸对In(OH)_3纳米结构的影响第69-70页
            3.3.2.6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In(OH)_3纳米结构的影响第70页
        3.3.3 空心球状In(OH)_3微纳结构形成机理第70-71页
        3.3.4 In(OH)_3/InOOH及In(OH)_3/In_2O_3异质结的制备与表征第71-74页
            3.3.4.1 XRD表征第71-73页
            3.3.4.2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征第73-74页
        3.3.5 不同煅烧温度下空心球状系列样品的紫外光催化性能研究第74-78页
            3.3.5.1 不同煅烧温度所得样品对罗丹明-B的紫外光催化性能研究第74-75页
            3.3.5.2 In(OH)_3/InOOH异质结的紫外光催化性能研究第75-77页
            3.3.5.3 In(OH)_3/InOOH异质结的紫外光催化机理研究第77-78页
    3.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3.5 参考文献第79-83页
第四章 红毛丹状Al_2O_3/In_2O_3复合材料的共沉淀法制备、表征及其气敏性能研究第83-105页
    4.1 引言第83-84页
    4.2 实验部分第84-90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84-85页
        4.2.2 红毛丹状Al_2O_3/In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第85-86页
        4.2.3 不同比例In~(3+)所得的红毛丹状Al_2O_3/In_2O_3复合材料酸性的测试第86页
        4.2.4 红毛丹状Al_2O_3/In_2O_3敏感材料溶液的制备第86-87页
        4.2.5 红毛丹状Al_2O_3/In_2O_3敏感膜的制备第87-89页
        4.2.6 待测气体的配置第89页
        4.2.7 QCM传感器的检测装置及原理第89-9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0-100页
        4.3.1 不同比例In~(3+)所得的红毛丹状Al_2O_3/In_2O_3复合材料的酸性性质第90-91页
        4.3.2 红毛丹状Al_2O_3/In_2O_3的合成与物相分析第91-97页
            4.3.2.1 红毛丹状Al_2O_3/In_2O_3的晶体结构表征第91-92页
            4.3.2.2 红毛丹状Al_2O_3/In_2O_3的形貌及尺寸表征第92-95页
            4.3.2.3 Al_2O_3/In_2O_3复合材料XPS分析第95-96页
            4.3.2.4 红毛丹状Al_2O_3/In_2O_3复合材料比表面的测定第96-97页
        4.3.3 红毛丹状Al_2O_3/In_2O_3敏感膜QCM传感器的敏感特性研究第97-100页
            4.3.3.1 Al_2O_3/In_2O_3敏感膜QCM传感器对NH3重复性气敏特性的研究第97-98页
            4.3.3.2 1% In~(3+)掺杂的Al_2O_3/In_2O_3敏感膜对NH3灵敏度气敏特性的研究第98-99页
            4.3.3.3 1% In~(3+)掺杂的Al_2O_3/In_2O_3敏感膜对气体选择性的研究第99-100页
            4.3.3.4 1% In~(3+)掺杂的Al_2O_3/In_2O_3敏感膜稳定性的研究第100页
    4.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4.5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第五章 结论第105-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IM技术在消防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苦参碱、槐定碱芳亚胺和并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