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望天树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2 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根际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养分的关系 | 第13-15页 |
1.2.2 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解磷菌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0-27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页 |
2.2 试验地设置 | 第20-21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2.3.1 土壤采集方法 | 第21页 |
2.3.2 土壤酶活性测定 | 第21页 |
2.3.3 土壤养分测定 | 第21-22页 |
2.3.4 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 | 第22页 |
2.3.5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测定 | 第22页 |
2.3.6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测定 | 第22-23页 |
2.3.7 土壤微生物结构多样性测定 | 第23-24页 |
2.3.8 解磷细菌筛选及鉴定方法 | 第24-26页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7-62页 |
3.1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分析 | 第27-37页 |
3.1.1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析 | 第27-28页 |
3.1.2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分析 | 第28-29页 |
3.1.3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养分的分析 | 第29-33页 |
3.1.4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分析 | 第33-34页 |
3.1.5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的相关性 | 第34-37页 |
3.2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分析 | 第37-47页 |
3.2.1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AWCD变化 | 第37-39页 |
3.2.2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不同类型碳源利用特征 | 第39-41页 |
3.2.3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 | 第41-42页 |
3.2.4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31种碳源利用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 第42-46页 |
3.2.5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6类碳源利用特征与土壤酶活性、养分的相关性 | 第46-47页 |
3.3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分析 | 第47-56页 |
3.3.1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含量 | 第47-50页 |
3.3.2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多样性指数 | 第50-52页 |
3.3.3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主成分分析 | 第52-55页 |
3.3.4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养分的相关性 | 第55-56页 |
3.4 望天树人工林土壤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 第56-57页 |
3.5 望天树人工根际土壤微生物中解磷菌细菌的筛选 | 第57-62页 |
3.5.1 望天树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的初筛 | 第57-59页 |
3.5.2 望天树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的复筛 | 第59-60页 |
3.5.3 望天树根际土壤初选解磷菌株分子分类鉴定 | 第60-6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2-68页 |
4.1 结论 | 第62-63页 |
4.2 讨论 | 第63-66页 |
4.2.1 望天树混交林与纯林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特征 | 第63-64页 |
4.2.2 望天树混交林与纯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 第64-65页 |
4.2.3 望天树混交林与纯林的根际解磷菌 | 第65-66页 |
4.3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