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与两汉社会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绪论 | 第6-11页 |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6页 |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6-9页 |
| 三、研究方法、资料来源与本文思路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循吏的定义及其品行特征 | 第11-18页 |
| 一、循吏的定义 | 第11-16页 |
| 二、循吏的品行特征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循吏与两汉社会的治理 | 第18-30页 |
| 一、为民兴利除弊,使民安居乐业 | 第18-23页 |
| 1、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 第18-20页 |
| 2、注重水利建设 | 第20-22页 |
| 3、崇俭抑奢,赈济百姓 | 第22-23页 |
| 二、推行教化,提升人民道德文化水平 | 第23-30页 |
| 第三章 “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与循吏的政治使命 | 第30-40页 |
| 一、两汉循吏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关系 | 第30-32页 |
| 二、有关“循吏”产生及其本质问题的探讨 | 第32-40页 |
| 第四章 循吏对两汉社会的影响 | 第40-44页 |
| 一、循吏对两汉社会的积极影响 | 第40-41页 |
| 1、田亩广辟,户口增长,人民日益富裕 | 第40页 |
| 2、政平讼理、百姓安宁 | 第40-41页 |
| 3、推动了文明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 | 第41页 |
| 二、循吏教化的消极影响 | 第41-44页 |
| 结语 | 第44-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