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写作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2.1 写作思路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4-16页 |
2 文献回顾 | 第16-25页 |
2.1 关于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16-20页 |
2.1.1 关于IPO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 | 第16-17页 |
2.1.2 关于IPO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研究 | 第17-20页 |
2.2 关于审计质量的研究 | 第20-22页 |
2.2.1 关于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研究 | 第20-21页 |
2.2.2 关于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研究 | 第21-22页 |
2.3 关于审计质量与IPO公司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 | 第22-23页 |
2.3.1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22页 |
2.3.2 关于审计师行业专长与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22-23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23-25页 |
3 审计质量与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概述 | 第25-35页 |
3.1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手段 | 第25-27页 |
3.1.1 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25-26页 |
3.1.2 IPO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 第26-27页 |
3.2 我国IPO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27-28页 |
3.2.1 达到证券市场上市目标 | 第27-28页 |
3.2.2 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目标 | 第28页 |
3.3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28-31页 |
3.3.1 契约理论 | 第28-29页 |
3.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9-30页 |
3.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0-31页 |
3.4 审计质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 第31-35页 |
3.4.1 审计质量概念 | 第31-32页 |
3.4.2 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 第32-35页 |
4 审计质量与IPO公司盈余管理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 第35-39页 |
4.1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 | 第35-37页 |
4.2 审计师行业专长与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 | 第37-39页 |
5 审计质量与IPO公司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39-47页 |
5.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9页 |
5.1.1 样本选取 | 第39页 |
5.1.2 数据来源 | 第39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39-43页 |
5.2.1 审计质量的衡量 | 第40页 |
5.2.2 盈余管理的衡量 | 第40-41页 |
5.2.3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 第41-43页 |
5.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5.3.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5.3.2 相关性分析 | 第44页 |
5.4 实证回归分析 | 第44-46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46-47页 |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7-52页 |
6.1 本文研究的结论 | 第47页 |
6.2 本文的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6.2.1 改革IPO制度 | 第47-48页 |
6.2.2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抑制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 第48-49页 |
6.2.3 进一步强化对审计师及其事务所的监督 | 第49页 |
6.2.4 审计师及其事务所加强自身的建设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 第49-50页 |
6.3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