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引言 | 第12页 |
·半导体光催化机理的研究 | 第12-15页 |
·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 | 第12-13页 |
·光催化反应原理 | 第13-15页 |
·半导体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能带位置的影响 | 第15页 |
·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15页 |
·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15-16页 |
·结晶度的影响 | 第16页 |
·半导体光催化剂形貌的影响 | 第16页 |
·光催化反应物初始浓度和光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 第17-19页 |
·光催化降解污水中有机物 | 第17页 |
·抗菌和消毒 | 第17-18页 |
·净化空气 | 第18页 |
·自清洁薄膜 | 第18页 |
·光催化制氢 | 第18-19页 |
·目前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 第19-20页 |
·论文选题依据及可行性 | 第20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钒酸铋的水热合成及研究方法 | 第22-29页 |
·引言 | 第22页 |
·制备方法 | 第22-25页 |
·高温固相合成法 | 第22页 |
·共沉淀法 | 第22-23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3页 |
·化学沉积法 | 第23页 |
·水热合成法 | 第23-25页 |
·水热条件下晶体生长机理 | 第24页 |
·反应条件对晶粒的影响 | 第24页 |
·水热法的反应装置 | 第24-25页 |
·水热合成法的优势 | 第25页 |
·研究方法介绍 | 第25-29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5-26页 |
·样品的SEM和EDS分析 | 第26页 |
·样品的TEM和SAED分析 | 第26-27页 |
·比表面积(BET)分析仪 | 第27页 |
·拉曼(Raman)光谱分析仪 | 第27-28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UV-Vis DRS) | 第28-29页 |
第3章 哑铃形钒酸铋的水热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9-44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哑铃状BiVO_4晶体的制备 | 第31页 |
·哑铃状BiVO_4晶体的表征 | 第31-32页 |
·哑铃状BiVO_4晶体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3页 |
·BiVO_4样品的哑铃状晶体结构与形貌特征 | 第32-37页 |
·样品的XRD和EDS分析 | 第32-34页 |
·样品的SEM分析 | 第34页 |
·样品的TEM和SAED分析 | 第34-35页 |
·反应时间对制备哑铃状BiVO_4晶体的影响 | 第35-36页 |
·样品的UV-Vis分析 | 第36-37页 |
·BiVO_4哑铃状结构的形成机理 | 第37-38页 |
·不同形貌结构的BiVO_4水热合成 | 第38-40页 |
·表面活性剂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38-39页 |
·PH值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39-40页 |
·哑铃状BiVO_4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钒酸铋核壳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44-59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8页 |
·实验试剂 | 第45-46页 |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BiVO_4核壳微球的制备 | 第46-47页 |
·BiVO_4核壳微球的表征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样品的XRD和EDS分析 | 第48页 |
·样品的SEM分析 | 第48-49页 |
·反应时间对制备BiVO_4核壳微球的影响 | 第49-51页 |
·样品的BET分析 | 第51-52页 |
·样品的Raman光谱分析 | 第52-53页 |
·BiVO_4核壳微球结构的形成机理 | 第53页 |
·对比实验 | 第53-55页 |
·BiVO_4核壳微球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