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失地农民 | 第16页 |
2.1.2 失地农民再就业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页 |
2.2.2 二元经济理论 | 第17-18页 |
2.2.3 社会排斥理论 | 第18-19页 |
2.2.4 社会保障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珠海市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及特点 | 第20-27页 |
3.1 珠海市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 | 第20-23页 |
3.1.1 失地农民再就业数量分布情况 | 第20-21页 |
3.1.2 失地农民再就业收入分布情况 | 第21-22页 |
3.1.3 失地农民再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 第22-23页 |
3.2 珠海市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特点 | 第23-27页 |
3.2.1 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稳定性较高 | 第23-24页 |
3.2.2 失地农民再就业的行业水平低 | 第24-25页 |
3.2.3 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满意度较高 | 第25-27页 |
第4章 珠海市失地农民再就业存在问题及成因 | 第27-32页 |
4.1 珠海市失地农民再就业存在问题 | 第27-29页 |
4.1.1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 第27-28页 |
4.1.2 征地补偿方式单一 | 第28-29页 |
4.1.3 再就业渠道单一 | 第29页 |
4.2 珠海市失地农民再就业存在问题成因 | 第29-32页 |
4.2.1 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主体的职能缺位 | 第29页 |
4.2.2 缺乏征地补偿方式创新思维 | 第29-31页 |
4.2.3 政府公共服务不到位 | 第31-32页 |
第5章 国内外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32-39页 |
5.1 国外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经验借鉴 | 第32-34页 |
5.1.1 英国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经验借鉴 | 第32页 |
5.1.2 美国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经验借鉴 | 第32-33页 |
5.1.3 日本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经验借鉴 | 第33-34页 |
5.2 国内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经验借鉴 | 第34-36页 |
5.2.1 邯郸市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经验借鉴 | 第34-35页 |
5.2.2 无锡市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经验借鉴 | 第35页 |
5.2.3 营口市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经验借鉴 | 第35-36页 |
5.3 国内外失地农民再就业经验借鉴对珠海市的启示 | 第36-39页 |
5.3.1 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36页 |
5.3.2 政府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教育和培训 | 第36-37页 |
5.3.3 转变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思维理念 | 第37-38页 |
5.3.4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 第38-39页 |
第6章 珠海市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对策建议 | 第39-44页 |
6.1 提高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竞争力 | 第39页 |
6.2 调整失地农民自身定位 | 第39-42页 |
6.3 政府引导,加快构建失地农民再就业服务平台 | 第42页 |
6.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42-4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