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 1.前言 | 第10-12页 |
| 2.材料与方法 | 第12-19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12-13页 |
| 2.1.1 实验试剂 | 第12页 |
| 2.1.2 实验耗材 | 第12-13页 |
| 2.1.3 实验仪器 | 第13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13-19页 |
| 2.2.1 采样点选取 | 第13-14页 |
| 2.2.2 道德声明 | 第14页 |
| 2.2.3 标本采集 | 第14页 |
| 2.2.4 标本处理 | 第14-15页 |
| 2.2.5 DNA提取,模板制备 | 第15-16页 |
| 2.2.6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16-17页 |
| 2.2.7 序列分析 | 第17-19页 |
| 3.结果与分析 | 第19-47页 |
| 3.1 标本采集点 | 第19-21页 |
| 3.2 蝙蝠及其体表寄生虫标本 | 第21-23页 |
| 3.2.1 蝙蝠体表寄生虫标本的采集 | 第21-23页 |
| 3.2.2 蝙蝠血块标本的采集 | 第23页 |
| 3.2.3 蝙蝠脾脏标本的采集 | 第23页 |
| 3.3 蝙蝠体表寄生虫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3-31页 |
| 3.4 不同引物对标本携带巴尔通体基因检测阳性率的比较 | 第31-32页 |
| 3.5 蝙蝠及其体表寄生虫巴尔通体基因检测 | 第32-45页 |
| 3.5.1 蝙蝠体表寄生虫携带巴尔通体的检测 | 第32-38页 |
| 3.5.1.1 基于gltA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 第34-36页 |
| 3.5.1.2 基于16S-23SrRNAITS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 第36-37页 |
| 3.5.1.3 基于ftsZ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 第37-38页 |
| 3.5.2 蝙蝠血块携带巴尔通体的检测 | 第38-41页 |
| 3.5.3 蝙蝠脾脏组织携带巴尔通体的检测 | 第41-45页 |
| 3.6 蝙蝠及其体表寄生虫携带其他微生物 | 第45-47页 |
| 4.讨论 | 第47-54页 |
| 4.1 云南省巴尔通体的研究现状 | 第47-48页 |
| 4.2 巴尔通体PCR特异性引物的选用 | 第48-49页 |
| 4.3 云南省蝙蝠体表寄生虫的种属鉴定 | 第49-50页 |
| 4.4 云南省蝙蝠体表寄生虫携带巴尔通体情况 | 第50-51页 |
| 4.5 云南省蝙蝠血块及脾脏标本携带巴尔通体情况 | 第51-53页 |
| 4.6 蝙蝠及其体表寄生虫携带其他微生物情况 | 第53-54页 |
| 5.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 附录 | 第61-62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 文献综述 | 第62-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