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及内容 | 第10-14页 |
一、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4-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研究创新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第16-20页 |
第一节 相关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一、小作坊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 第16页 |
二、食品安全监管与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 | 第16-17页 |
三、食品安全监管主体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食品安全监管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一、市场失灵理论 | 第18页 |
二、政府失灵理论 | 第18-19页 |
三、政府规制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惠安县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 第20-29页 |
第一节 惠安县小作坊食品安全现状 | 第20-22页 |
一、惠安县食品小作坊概况 | 第20页 |
二、惠安县小作坊食品安全现状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惠安县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主体 | 第22-24页 |
一、惠安县小作坊食品安全政府监管 | 第22-23页 |
二、惠安县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惠安县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 第24-29页 |
一、对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建档评级 | 第24页 |
二、建立食品小作坊的市场准入机制 | 第24-25页 |
三、创新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方式 | 第25-27页 |
四、健全技术支撑保障体系 | 第27-28页 |
五、惠安县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效果分析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惠安县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第一节 惠安县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一、监管事权与监管力量严重不匹配问题 | 第29-30页 |
二、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群众对新组建机构认知不足 | 第30-31页 |
三、缺乏多样化有效的监管手段 | 第31-32页 |
四、食品检测技术手段和经费不足 | 第32页 |
第二节 惠安县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一、政府一元主导监管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 第32-33页 |
二、缺乏监管长效机制 | 第33页 |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成功经验借鉴 | 第35-40页 |
第一节 国外发达地区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成功经验 | 第35-37页 |
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市监管 | 第35-36页 |
二、德国不来梅州诺伊斯达特区监管 | 第36页 |
三、荷兰弗里斯兰省吕伐登监管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国内其它(区)县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成功经验 | 第37-39页 |
一、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监管 | 第37-38页 |
二、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监管 | 第38页 |
三、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监管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国内外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成功经验借鉴 | 第39-40页 |
第六章 惠安县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对策 | 第40-48页 |
第一节 强化监管主体力量 | 第40-42页 |
一、推行小作坊食品网络化监管工作 | 第40页 |
二、明确各岗位监管职责 | 第40-41页 |
三、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 | 第41-42页 |
四、科学统筹人员分工达到优化组合 | 第42页 |
第二节 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 | 第42-45页 |
一、创新监管机制 | 第42-44页 |
二、探索新监管模式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 第45-46页 |
一、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知晓度 | 第45-46页 |
二、充分借助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力量 | 第46页 |
第四节 提升基础能力支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第46-48页 |
一、配备快速检测装备提升基础检测能力 | 第46-47页 |
二、增强监督抽检的靶向性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一、结论 | 第48页 |
二、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A 惠安县小作坊食品安全调查问卷 | 第54-5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