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导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2.1 政府职能研究 | 第17-18页 |
2.2 政府职能履行研究 | 第18-21页 |
2.2.1 政府职能履行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2 政府职能履行的历史逻辑 | 第19-21页 |
2.3 政府职能履行的法律供需及优化路径研究 | 第21-24页 |
2.3.1 政府职能履行的法律供给研究 | 第21-22页 |
2.3.2 政府职能履行的法律需求研究 | 第22页 |
2.3.3 政府职能履行的法律供需关系研究 | 第22-23页 |
2.3.4 政府职能履行的法律供给优化路径研究 | 第23-24页 |
2.4 研究述评 | 第24-26页 |
3 地方政府职能履行的法律供给研究 | 第26-44页 |
3.1 供给梳理 | 第26-33页 |
3.1.1 样本选择 | 第26页 |
3.1.2 供给维度 | 第26-28页 |
3.1.3 法律供给统计 | 第28-30页 |
3.1.4 行政法规供给统计 | 第30-33页 |
3.2 供给分析 | 第33-35页 |
3.2.1 法律供给分析 | 第33-34页 |
3.2.2 行政法规供给分析 | 第34页 |
3.2.3 法律与行政法规供给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3.3 供给特征 | 第35-44页 |
3.3.1 年供给量呈“少-多-少” | 第35-37页 |
3.3.2 经济领域修改频繁 | 第37-38页 |
3.3.3 存在大量暂行性行政法规 | 第38-40页 |
3.3.4 环境保护领域立法少且质量低 | 第40-41页 |
3.3.5 市场监管类行政法规量大而乱 | 第41页 |
3.3.6 监督救济类立法少于内部管理类 | 第41-42页 |
3.3.7 社会管理领域行政立法过快 | 第42-44页 |
4 地方政府职能履行的法律需求实证研究 | 第44-60页 |
4.1 需求类型及内容 | 第44-48页 |
4.2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48-51页 |
4.2.1 问卷设计 | 第48-49页 |
4.2.2 数据采集 | 第49-50页 |
4.2.3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50-51页 |
4.2.4 指标赋权 | 第51页 |
4.3 统计分析 | 第51-56页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1-55页 |
4.3.2 方差分析 | 第55-56页 |
4.4 需求特征 | 第56-60页 |
4.4.1 公共服务及环境保护类需求强烈 | 第56-57页 |
4.4.2 市场监管类需求差异显著 | 第57-58页 |
4.4.3 监督救济类需求高于内部管理类 | 第58页 |
4.4.4 社会管理类需求低且差异大 | 第58-59页 |
4.4.5 宏观调控类需求低且差异大 | 第59-60页 |
5 地方政府职能履行的法律供需关系研究 | 第60-67页 |
5.1 供需结构分析 | 第60-63页 |
5.2 供需内容分析 | 第63-67页 |
6 地方政府职能履行的法律供给优化路径研究 | 第67-73页 |
6.1 优化经济类法律促进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 | 第67-68页 |
6.2 优化社会管理类法律促进建立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 | 第68-69页 |
6.3 加强公共服务类法律供给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 | 第69-70页 |
6.4 加强内部管理及监督救济类法律供给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 第70-71页 |
6.5 加强环境保护类法律供给助推美丽中国建设 | 第71-7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7.2 研究创新点 | 第74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附录 | 第81-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