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选题意义第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页
        1.2.2 实践意义第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3.1 域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域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研究思路方法第13-14页
    1.5 创新点和不足第14-15页
第2章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概述第15-20页
    2.1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的概念第15-16页
    2.2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实施的背景及目的第16-17页
        2.2.1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实施的背景第16-17页
        2.2.2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实施的目的第17页
    2.3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2.3.1 人民主权理论第17-18页
        2.3.2 诉权保障理论第18-19页
        2.3.3 诉讼目的理论第19-20页
第3章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的应然要求与运行现状第20-27页
    3.1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的应然要求第20-23页
        3.1.1 “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分析第20-21页
        3.1.2 “绝对模式”与“相对模式”分析第21-22页
        3.1.3 我国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的价值取向第22-23页
    3.2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的运行现状第23-27页
        3.2.1 原告是否具有主体资格第24页
        3.2.2 被告是否明确第24-25页
        3.2.3 是否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第25页
        3.2.4 是否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25-27页
第4章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7-38页
    4.1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运行存在的问题第27-32页
        4.1.1 立案时审查标准模糊第27-29页
        4.1.2 “案多人少”现象严重第29-30页
        4.1.3 滥用诉权现象层出不穷第30-31页
        4.1.4 追责制度不明确第31-32页
    4.2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运行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2-38页
        4.2.1 法律规定的模糊第32-33页
        4.2.2 案件数量增加与司法资源短缺第33-35页
        4.2.3 社会法律水平的不足与惩罚机制的缺失第35-36页
        4.2.4 监督机制的不完善第36-38页
第5章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的完善第38-45页
    5.1 细化审查标准、重整立案程序第38-40页
        5.1.1 明确立案时审查的标准与内容第38-39页
        5.1.2 重构立案庭的人员分配第39页
        5.1.3 在立案后加入专门的审查程序第39-40页
    5.2 多渠道解决案件数量增加的问题第40-42页
        5.2.1 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第40-41页
        5.2.2 加强对非诉解决纠纷方式的宣传和使用第41页
        5.2.3 数据统计制度,从源头解决纠纷第41-42页
    5.3 针对滥用诉权的解决办法第42-43页
        5.3.1 诉讼“黑名单”制度第42页
        5.3.2 加大滥用诉权的惩罚力度第42-43页
        5.3.3 加大教育力度与沟通力度第43页
    5.4 加强内外部的监督第43-45页
        5.4.1 加强法院的内部监督第43页
        5.4.2 强化外部监督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诉讼中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实证研究--以J省X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为样本
下一篇:上海公证机构公证风险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