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貌学论文

基于LiDAR DEM的江苏中部沿海潮沟及其集水区形态特征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24页
        1.2.1 潮沟的分类及等级第18-20页
        1.2.2 潮沟形态特征研究第20-23页
        1.2.3 影响潮沟系统发育的主要因素第23-24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4-27页
        1.3.1 研究目标第24页
        1.3.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3 技术路线第25-27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27-30页
第二章 研究区及数据集第30-38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30-34页
        2.1.1 地理位置及气候气象特征第30-31页
        2.1.2 潮滩沉积物组成第31-32页
        2.1.3 海洋动力特征第32-33页
        2.1.4 人类活动概况第33-34页
    2.2 数据集简介第34-35页
        2.2.1 LiDAR DEM数据第34页
        2.2.2 遥感影像数据第34-35页
    2.3 数据预处理第35-38页
        2.3.1 LiDAR DEM数据预处理第35-37页
        2.3.2 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第37-38页
第三章 江苏中部沿海潮沟及其集水区形态特征描述第38-46页
    3.1 潮滩区域划分第38-41页
    3.2 潮沟形态特征指数第41-43页
    3.3 潮沟集水区特征指数第43-46页
第四章 江苏中部沿海潮沟形态特征分析第46-71页
    4.1 潮沟的等级第46-53页
        4.1.1 沿岸潮沟等级特征第47-50页
        4.1.2 辐射沙洲潮沟等级特征第50-53页
    4.2 潮沟的长度特征第53-58页
        4.2.1 沿岸潮沟长度特征第53-55页
        4.2.2 辐射沙洲潮沟长度特征第55-58页
    4.3 潮沟的宽度特征第58-63页
        4.3.1 沿岸潮沟宽度特征第58-60页
        4.3.2 辐射沙洲潮沟宽度特征第60-63页
    4.4 潮沟的深度特征第63-68页
        4.4.1 沿岸潮沟深度特征第63-65页
        4.4.2 辐射沙洲潮沟深度特征第65-68页
    4.5 潮沟的宽深比特征第68-71页
        4.5.1 沿岸潮沟宽深比特征第68-69页
        4.5.2 辐射沙洲潮沟宽深比特征第69-71页
第五章 江苏中部沿海潮沟集水区特征分析第71-91页
    5.1 潮沟集水区的密度特征第71-75页
        5.1.1 沿岸潮沟集水区的密度特征第71-73页
        5.1.2 辐射沙洲潮沟集水区密度特征第73-75页
    5.2 潮沟集水区的分汊率特征第75-79页
        5.2.1 沿岸潮沟集水区分汊率特征第75-77页
        5.2.2 辐射沙洲潮沟集水区分汊率特征第77-79页
    5.3 潮沟的曲率特征第79-83页
        5.3.1 沿岸潮沟曲率特征第79-81页
        5.3.2 辐射沙洲潮沟曲率特征第81-83页
    5.4 非渠化长度第83-91页
        5.4.1 潮沟集水区的非渠化长度第83-85页
        5.4.2 平均归槽长度第85-88页
        5.4.3 平均归槽长度与集水区特征相关性分析第88-9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4页
    6.1 研究结论第91-92页
    6.2 主要创新第92-93页
    6.3 展望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沙岛礁光学遥感影像自动检索技术
下一篇:海南陵水新村潟湖遥感水深反演及演化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