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停车定价 | 第13-14页 |
1.2.2 停车预约 | 第14-15页 |
1.2.3 收益管理与停车行业 | 第15-16页 |
1.2.4 动态定价 | 第16-18页 |
1.2.5 相关研究总结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停车预约模式分析 | 第22-33页 |
2.1 停车预约及停车收费发展现状 | 第22-27页 |
2.1.1 停车预约模式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2.1.2 停车收费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2.2 存在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2.2.1 停车空间利用率低 | 第28-29页 |
2.2.2 停车智能化水平仍较低 | 第29页 |
2.2.3 停车收费灵活性较低 | 第29页 |
2.3 停车预约模式发展启示 | 第29-30页 |
2.4 停车预约模式构建 | 第30-32页 |
2.4.1 停车预约系统概述 | 第30-31页 |
2.4.2 预约模式设定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停车预约定价对出行者选择行为影响模型研究 | 第33-49页 |
3.1 停车预约定价对出行者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 | 第33-36页 |
3.1.1 停车预约定价与出行者选择行为关系分析 | 第33-35页 |
3.1.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3.2 出行者分类 | 第36-37页 |
3.3 出行者分类下基于前景理论的感知效用模型 | 第37-45页 |
3.3.1 前景理论基础 | 第38-41页 |
3.3.2 基本假设和模型符号说明 | 第41-42页 |
3.3.3 基于前景理论的感知效用模型 | 第42-45页 |
3.4 基于出行者感知效用的预约停车选择概率模型 | 第45-48页 |
3.4.1 离散选择模型理论基础 | 第45-47页 |
3.4.2 选择概率模型 | 第47-48页 |
3.4.3 选择概率计算过程 | 第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停车预约动态定价模型 | 第49-64页 |
4.1 动态规划理论基础 | 第49-51页 |
4.1.1 动态规划基本概念 | 第49-50页 |
4.1.2 最优性原理和最优性定理 | 第50-51页 |
4.2 问题描述与模型符号说明 | 第51-53页 |
4.2.1 问题描述 | 第51-52页 |
4.2.2 模型符号说明 | 第52-53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53-56页 |
4.3.1 停车预约量测算 | 第53-54页 |
4.3.2 停车场收益 | 第54页 |
4.3.3 约束条件 | 第54-55页 |
4.3.4 动态定价模型构建 | 第55-56页 |
4.4 模型求解算法 | 第56-63页 |
4.4.1 传统动态规划求解算法 | 第56-58页 |
4.4.2 近似动态规划求解算法 | 第58-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广州市停车预约动态定价实例研究 | 第64-89页 |
5.1 实例背景 | 第64页 |
5.2 广州市出行行为及停车预约意愿调查 | 第64-70页 |
5.2.1 调查对象及调查范围 | 第64-65页 |
5.2.2 调查方法及样本量的确定 | 第65页 |
5.2.3 调查内容 | 第65-66页 |
5.2.4 调查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5.3 停车预约需求测算 | 第70-78页 |
5.3.1 出行者分类 | 第70-71页 |
5.3.2 不同出行者选择不同出行方式的感知效用函数 | 第71-74页 |
5.3.3 选择预约停车的需求规模测算 | 第74-78页 |
5.4 动态定价模型 | 第78页 |
5.5 预约停车动态定价结果分析 | 第78-87页 |
5.5.1 算法收敛性分析 | 第78-79页 |
5.5.2 算例结果分析 | 第79-84页 |
5.5.3 各类出行者比例影响分析 | 第84-87页 |
5.6 广州市停车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 第87-8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9-92页 |
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 第89-90页 |
研究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附录 | 第97-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附件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