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4页 |
1.1 肺动脉高压概述 | 第16-22页 |
1.1.1 肺动脉高压的定义与分类 | 第16-17页 |
1.1.2 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学特征 | 第17-19页 |
1.1.3 肺动脉高压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19-22页 |
1.2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预后与药物治疗 | 第22-28页 |
1.2.1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 | 第22-23页 |
1.2.2 肺动脉高压的预后 | 第23-25页 |
1.2.3 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 | 第25-28页 |
1.3 常见肺动脉高压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 | 第28-30页 |
1.3.1 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 | 第28-29页 |
1.3.2 慢性缺氧型肺动脉高压 | 第29页 |
1.3.3 肺动脉结扎模型 | 第29页 |
1.3.4 主动脉弓缩窄模型 | 第29-30页 |
1.4 异甜菊醇钠及其衍生物研究 | 第30-32页 |
1.5 本实验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 | 第32-34页 |
1.5.1 研究背景 | 第32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32-33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第二章 主动脉缩窄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病变过程研究 | 第34-68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34-43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4-37页 |
2.2.2 大鼠主动脉弓缩窄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2.2.3 实验动物的分组 | 第38页 |
2.2.4 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 | 第38-40页 |
2.2.5 大鼠心重量及胫骨长度的测定 | 第40页 |
2.2.6 组织取材 | 第40页 |
2.2.7 组织切片制备 | 第40-41页 |
2.2.8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第41-42页 |
2.2.9 天狼猩红染色 | 第42-43页 |
2.2.10 统计学分析 | 第43页 |
2.3 结果 | 第43-63页 |
2.3.1 大鼠主动脉弓缩窄3、6、9周后基础生理指标结果 | 第43-44页 |
2.3.2 大鼠主动脉弓缩窄3、6、9周后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结果 | 第44-47页 |
2.3.3 大鼠主动脉弓缩窄3、6、9周后右心室血流动力学结果 | 第47-48页 |
2.3.4 大鼠主动脉弓缩窄3、6、9周后左、右心室肥厚指数结果 | 第48-52页 |
2.3.5 大鼠主动脉弓缩窄3、6、9周后左心室病理切片结果 | 第52-56页 |
2.3.6 大鼠主动脉弓缩窄3、6、9周后右心室病理切片结果 | 第56-60页 |
2.3.7 大鼠主动脉弓缩窄3、6、9周后肺脏组织HE病理切片结果 | 第60-63页 |
2.4 讨论 | 第63-6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三章 STVNa对主动脉弓缩窄9周后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研究 | 第68-104页 |
3.1 引言 | 第68-69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69-80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69-72页 |
3.2.2 大鼠主动脉弓缩窄模型的建立 | 第72页 |
3.2.3 大鼠的分组及给药方式 | 第72-73页 |
3.2.4 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 | 第73页 |
3.2.5 大鼠心重量及胫骨长度的测定 | 第73页 |
3.2.6 大鼠肺脏干湿重测定 | 第73页 |
3.2.7 组织取材 | 第73页 |
3.2.8 组织切片制备 | 第73页 |
3.2.9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第73页 |
3.2.10 天狼猩红特殊染色 | 第73页 |
3.2.11 甲苯胺蓝特殊染色 | 第73-74页 |
3.2.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74-75页 |
3.2.13 大鼠右心室和肺组织总RNA的提取 | 第75-76页 |
3.2.14 RT-PCR实验 | 第76-77页 |
3.2.15 大鼠肺组织TNF-α和IL-1βELISA实验 | 第77-78页 |
3.2.16 Westernblot | 第78-80页 |
3.2.17 大鼠肺组织的过氧化氢水平检测 | 第80页 |
3.2.18 统计学分析 | 第80页 |
3.3 结果 | 第80-99页 |
3.3.1 9周STVNa给药处理后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 第80-83页 |
3.3.2 9周STVNa给药处理后大鼠右心室肥厚指数结果 | 第83-84页 |
3.3.3 9周STVNa给药处理后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结果 | 第84-85页 |
3.3.4 9周STVNa给药处理后大鼠右心室心肌纤维化结果 | 第85-87页 |
3.3.5 9周STVNa给药处理后大鼠肺水肿结果 | 第87页 |
3.3.6 9周STVNa给药处理后大鼠肺组织血管中层厚度结果 | 第87-88页 |
3.3.7 9周STVNa给药处理后大鼠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88-90页 |
3.3.8 9周STVNa给药处理后大鼠肺组织炎症浸润的病理染色结果 | 第90-92页 |
3.3.9 9周STVNa给药处理后大鼠右心室和肺组织mRNA结果 | 第92-96页 |
3.3.10 9周STVNa给药处理后大鼠的肺组织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结果 | 第96-97页 |
3.3.11 9周STVNa给药处理后大鼠肺组织NOX4表达量结果 | 第97-98页 |
3.3.12 9周STVNa给药处理后大鼠肺组织过氧化氢表达量结果 | 第98-99页 |
3.4 讨论 | 第99-10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四章 STVNa对体外缺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初步机理研究 | 第104-126页 |
4.1 引言 | 第104-10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105-113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105-107页 |
4.2.2 大鼠原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107-108页 |
4.2.3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纯化 | 第108页 |
4.2.4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鉴定 | 第108页 |
4.2.5 缺氧诱导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的建立 | 第108-109页 |
4.2.6 MTT细胞活性实验 | 第109-110页 |
4.2.7 PCNA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 第110-111页 |
4.2.8 DCFH荧光探针实验 | 第111-112页 |
4.2.9 Westernblot实验 | 第112-113页 |
4.2.10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 第113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113-121页 |
4.3.1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形态观察及纯度鉴定 | 第113-114页 |
4.3.2 不同缺氧时间点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4.3.3 STVNa预处理对缺氧诱导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第115页 |
4.3.4 STVNa预处理对缺氧诱导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4.3.5 STVNa预处理对缺氧诱导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ROS水平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4.3.6 STVNa预处理对缺氧诱导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NOX4表达量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4.3.7 STVNa预处理对缺氧诱导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NF-κ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4.3.8 STVNa预处理对缺氧诱导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ER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4.4 讨论 | 第121-12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附件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