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氢氧化钾活化渣制备氮掺杂多孔炭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锂硫电池概述第14-17页
        1.2.1 锂硫电池的结构与反应原理第14-16页
        1.2.2 锂硫电池面临的挑战第16-17页
        1.2.3 锂硫电池电极材料第17页
    1.3 超级电容器概述第17-21页
        1.3.1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第18页
        1.3.2 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原理第18-20页
        1.3.3 超级电容器面临的问题第20页
        1.3.4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第20-21页
    1.4 炭材料第21-26页
        1.4.1 活性炭材料的制备第22-24页
        1.4.2 杂原子掺杂改性第24-26页
    1.5 选题立意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1.5.1 选题立意第26-27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第28-36页
    2.1 实验药品第28-29页
    2.2 实验仪器第29-30页
    2.3 材料的制备第30-31页
        2.3.1 氮掺杂多孔炭材料的制备第30-31页
        2.3.2 “硫/氮掺杂多孔炭”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1页
    2.4 材料的物理表征第31-33页
        2.4.1 氮气物理吸附第31-32页
        2.4.2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和透视电子显微镜第32页
        2.4.3 元素分析第32页
        2.4.4 X射线衍射第32页
        2.4.5 光电子能谱第32页
        2.4.6 热重量分析法第32-33页
    2.5 材料的电化学表征第33-36页
        2.5.1 三电极测试体系的组装第33页
        2.5.2 两电极测试体系的组装第33-34页
        2.5.3 锂硫电池的组装第34-36页
第三章 氮掺杂多孔炭材料的制备第36-53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不同浸渍时间对氮掺杂多孔炭材料性能影响第37-40页
        3.2.1 材料的制备第37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37-40页
        3.2.3 小结第40页
    3.3 不同活化温度对氮掺杂多孔炭材料性能影响第40-44页
        3.3.1 材料的制备第40页
        3.3.2 结果与讨论第40-44页
        3.3.3 小结第44页
    3.4 不同原料配比制备氮掺杂多孔炭材料第44-52页
        3.4.1 材料的制备第44-45页
        3.4.2 结果与讨论第45-51页
        3.4.3 小结第51-52页
    3.5 本章总结第52-53页
第四章 氮掺杂多孔炭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第53-73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三电极体系测试第54-67页
        4.2.1 KOH和尿素协同作用制备的氮掺杂多孔炭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4-59页
        4.2.2 不同原料比例制备的氮掺杂多孔炭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9-67页
    4.3 两电极体系测试第67-71页
        4.3.1 电极的修饰与仪器的组装第67-68页
        4.3.2 结果与讨论第68-71页
        4.3.3 小结第71页
    4.4 本章总结第71-73页
第五章 氮掺杂多孔炭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第73-79页
    5.1 引言第73-74页
    5.2 材料制备以及电池的组装第7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4-78页
        5.3.1 理化性质的表征第74-75页
        5.3.2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75-78页
    5.4 本章总结第78-7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附件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和杂原子共掺杂纳米碳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钛硅双功能材料的催化氧化-吸附耦合柴油深度脱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