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论文的创新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县级气象台站人才 | 第18页 |
2.1.2 县级气象台站人才培养 | 第18页 |
2.1.3 县级气象台站人才标准 | 第18-19页 |
2.1.4 激励 | 第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2.2.2 激励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县级气象台站人才培养的现状—以T县为例 | 第22-27页 |
3.1 T县气象台站人才情况分析 | 第22-23页 |
3.2 T县气象台站人才培养政策 | 第23-25页 |
3.2.1 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建设 | 第23页 |
3.2.2 以AB岗工作制政策促进人才培养 | 第23-24页 |
3.2.3 加大人才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 | 第24页 |
3.2.4 大力实施人才交流政策 | 第24页 |
3.2.5 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工作事迹 | 第24-25页 |
3.3 T县气象台站人才培养成效 | 第25-27页 |
3.3.1 T县气象台站人才总体素质水平明显提升 | 第25页 |
3.3.2 人才成长促进各项工作稳步前进 | 第25-26页 |
3.3.3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增多 | 第26页 |
3.3.4 人才交流、职务升迁人数增多 | 第26-27页 |
第4章 县级气象台站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7-33页 |
4.1 县级气象台站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4.1.1 人才使用不够科学 | 第27页 |
4.1.2 人才紧缺与气象事业发展需求扩张的矛盾凸显 | 第27-29页 |
4.1.3 气象人才培养与气象事业发展需要契合度较低 | 第29-30页 |
4.1.4 聘用人员的培养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 第30页 |
4.1.5 人才培养的实用效果不明显 | 第30-31页 |
4.2 县级气象台站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1-33页 |
4.2.1 岗位设置不合理 | 第31页 |
4.2.2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 第31页 |
4.2.3 人才发展不及气象业务发展需求 | 第31-33页 |
第5章 县级气象台站人才培养的对策 | 第33-43页 |
5.1 创建完善人才培养和人才流动机制 | 第33-35页 |
5.1.1 创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 第33-34页 |
5.1.2 创建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 第34-35页 |
5.2 构建人才激励体系 | 第35-37页 |
5.2.1 参公人员激励制度 | 第35页 |
5.2.2 事业人员激励制度 | 第35-36页 |
5.2.3 聘用人员激励制度 | 第36-37页 |
5.3 明确岗位职责加强人才实用性教育培训 | 第37-39页 |
5.3.1 统筹各类人力资源合理设置岗位职责 | 第37-38页 |
5.3.2 提高岗位培训质量培养技术带头人 | 第38页 |
5.3.3 根据岗位职责开展实用性教育培训 | 第38-39页 |
5.3.4 根据岗位需求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 | 第39页 |
5.4 加强气象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 | 第39-41页 |
5.4.1 加强气象高层次人才培养 | 第39-40页 |
5.4.2 加强气象复合型人才培养 | 第40-41页 |
5.5 以AB岗工作制促进人才培养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