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

混凝联合技术处理昆明市洗车废水的试验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4-18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3 洗车废水概述第19-21页
        1.3.1 洗车废水中污染物来源第19-20页
        1.3.2 洗车废水类型第20-21页
    1.4 国内外洗车废水处理现状第21-25页
        1.4.1 物理化学法第21-23页
        1.4.2 生物化学法第23-24页
        1.4.3 电化学法第24-25页
    1.5 研究方法的确定第25-26页
    1.6 研究方法理论介绍第26-35页
        1.6.1 化学氧化技术第26-27页
        1.6.2 混凝技术第27-35页
    1.7 吸附技术第35-39页
        1.7.1 吸附理论概述第35-36页
        1.7.2 活性炭吸附技术第36-38页
        1.7.3 粉末活性炭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第38-39页
    1.8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9-42页
        1.8.1 研究内容第39-40页
        1.8.2 研究创新点第40页
        1.8.3 技术路线第40-42页
第二章 试验内容及机理第42-46页
    2.1 试验材料第42-43页
        2.1.1 试验药品第42-43页
        2.1.2 试验仪器第43页
    2.2 试验方法第43-44页
        2.2.1 试验检测项目第43页
        2.2.2 试验检测方法第43-44页
        2.2.3 试验方案第44页
    2.3 试验用水第44-45页
    2.4 净水机理第45-46页
第三章 混凝处理洗车废水的试验第46-55页
    3.1 试验目的第46页
    3.2 试验方案第46-47页
        3.2.1 最小投加量的确定第46页
        3.2.2 最佳投加量及处理效果的确定第46页
        3.2.3 最佳复配比的确定第46-47页
        3.2.4 复配后最佳投加量及处理效果的确定第47页
    3.3 AL_2(SO_4)_3和PFS投加量的确定第47-49页
        3.3.1 Al_2(SO_4)_3投加量的确定第47-48页
        3.3.2 PFS投加量的确定第48页
        3.3.3 Al_2(SO_4)_3和PFS比较第48-49页
    3.4 AL_2(SO_4)_3和PFS复配第49-51页
        3.4.1 最佳复配比的确定第49-50页
        3.4.2 复配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确定第50-51页
    3.5 AL_2(SO_4)_3、PFS、AL_2(SO_4)_3-PFS对洗车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第51-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粉末活性炭吸附试验第55-64页
    4.1 试验目的第55页
    4.2 试验方案第55-56页
        4.2.1 PAC吸附等温线的确定第55页
        4.2.2 PAC最佳投加量试验第55页
        4.2.3 PAC最佳吸附时间试验第55-56页
    4.3 PAC对洗车废水中污染物吸附热力学研究第56-59页
        4.3.1 吸附等温线理论第56-57页
        4.3.2 吸附等温线线性拟合曲线第57-59页
    4.4 改变PAC的吸附条件对洗车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第59-62页
        4.4.1 不同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59-60页
        4.4.2 不同反应时间所产生的影响第60-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复配混凝-PAC联合处理洗车废水的试验第64-69页
    5.1 试验目的第64页
    5.2 试验方案第64页
        5.2.1 投加顺序的确定第64页
        5.2.2 投加时间间隔的确定第64页
    5.3 AL_2(SO_4)_3-PFS与PAC投加顺序对洗车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第64-65页
    5.4 AL_2(SO_4)_3-PFS与PAC投加时间间隔对洗车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第65-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H_2O_2-复配混凝-PAC联合处理洗车废水的试验第69-75页
    6.1 H_2O_2简介第69-70页
    6.2 试验目的第70页
    6.3 试验方案第70-71页
        6.3.1 H_2O_2投加量的确定第70页
        6.3.2 H_2O_2投加点的确定第70页
        6.3.3 四种工艺比较第70-71页
    6.4 H_2O_2投加量对洗车废水的处理效果影响第71-72页
    6.5 H_2O_2投加点对洗车废水的处理效果影响第72-73页
    6.6 四种工艺对洗车废水中COD、LAS去除效果的比较第73-74页
    6.7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七章 H_2O_2+复配混凝+PAC+过滤处理洗车废水的试验第75-81页
    7.1 活性氧化铝滤料、石英砂滤料简介第75页
    7.2 试验目的第75-76页
    7.3 试验内容第76-77页
        7.3.1 试验装置第76页
        7.3.2 试验方法第76-77页
    7.4 不同滤料的去处效果比较第77-78页
    7.5 不同滤速对去处LAS效果的影响第78-79页
    7.6 不同滤料层厚度对去处LAS效果的影响第79页
    7.7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第81-85页
    8.1 结论第81-84页
    8.2 存在问题及后续建议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2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2页
    本科期间发表论文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市第六污水厂二期工程工艺设计研究
下一篇: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