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缘起 | 第13-15页 |
1.1.1 人口城镇化水平是衡量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 第13-14页 |
1.1.2 尊重农民意愿的城镇化路径 | 第14-15页 |
1.1.3 农村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紧密相关 | 第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范围及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范围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7-22页 |
1.4.1 城镇化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1.4.2 农民意愿及农村人口迁移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1.4.3 农村家庭迁移解析 | 第19-20页 |
1.4.4 农村人口迁移之于城镇化的作用 | 第20-22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4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5-43页 |
2.1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5-31页 |
2.1.1 人口迁移相关理论 | 第25-29页 |
2.1.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9-30页 |
2.1.3 农户行为理论 | 第30-31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1-40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1-35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5-39页 |
2.2.3 小结 | 第39-40页 |
2.3 城镇化对农村人口迁移的作用机制 | 第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三章 研究案例与方法 | 第43-53页 |
3.1 泾阳县整体概况及主要特征 | 第43-44页 |
3.1.1 泾阳县整体概况 | 第43页 |
3.1.2 泾阳县城乡现状主要特征 | 第43-44页 |
3.2 问卷基本情况 | 第44-47页 |
3.2.1 抽样调查对象 | 第44-45页 |
3.2.2 样本分布情况 | 第45-46页 |
3.2.3 问卷内容设计 | 第46-47页 |
3.3 调研基本信息分析 | 第47-50页 |
3.3.1 被调研者基本信息分析 | 第47-49页 |
3.3.2 被调研家庭基本信息分析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四章 泾阳县农村家庭城镇化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第53-67页 |
4.1 政策导向因素对农村家庭城镇化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 个体特征因素对农村家庭城镇化的影响 | 第54-57页 |
4.2.1 性别因素 | 第54-55页 |
4.2.2 年龄因素 | 第55-56页 |
4.2.3 受教育情况因素 | 第56-57页 |
4.3 家庭特征因素对农村家庭城镇化的影响 | 第57-64页 |
4.3.1 居住地区位条件因素 | 第57-58页 |
4.3.2 家庭类型及家庭总人口数因素 | 第58-59页 |
4.3.3 家庭学龄子女数及家庭待赡养老人数因素 | 第59-60页 |
4.3.4 家庭是否有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因素 | 第60-61页 |
4.3.5 家庭经济条件因素 | 第61-63页 |
4.3.6 家庭投入社保水平因素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五章 泾阳县农村家庭迁移动因及路径研究 | 第67-83页 |
5.1 自上而下的政策主导型迁移动因及路径 | 第67-73页 |
5.1.1 国家层面政策主导型 | 第71-72页 |
5.1.2 省级层面政策主导型 | 第72-73页 |
5.2 自下而上的自我主导型迁移动因及路径 | 第73-81页 |
5.2.1 生活改善型 | 第74-76页 |
5.2.2 教育带动型 | 第76-77页 |
5.2.3 健康保障型 | 第77-79页 |
5.2.4 就业引导型 | 第79-8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83-87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3页 |
对促进农村人口家庭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 第83-84页 |
研究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 | 第91-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