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1 概述 | 第11-20页 |
1.1 钩栗群落结构特征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 种子种源差异性分析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种子形态特征差异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2 种子营养成分含量差异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种源间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差异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1 幼苗生长特性在种源间的差异性研究 | 第16-17页 |
1.3.2 幼苗光合特性在种源间的差异性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0-2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2.2 试验地概况 | 第20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0-24页 |
2.3.1 种子形态及有机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 第20-23页 |
2.3.2 苗期生长量及生物量测定 | 第23页 |
2.3.3 幼苗光合指标测定 | 第23-24页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4页 |
2.4.1 地径和苗高曲线拟合 | 第24页 |
2.4.2 光响应曲线拟合 | 第24页 |
2.4.3 数据分析和处理 | 第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54页 |
3.1 不同种源钩栗种子品质的差异 | 第24-34页 |
3.1.1 不同种源钩栗种子的形态特征分析 | 第24-27页 |
3.1.2 不同种源钩栗种子含水量分析 | 第27-28页 |
3.1.3 不同种源钩栗种子发芽率的差异分析 | 第28-29页 |
3.1.4 不同种源钩栗种子有机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 第29-33页 |
3.1.5 小结 | 第33-34页 |
3.2 不同种源钩栗苗期生长性状的差异 | 第34-39页 |
3.2.1 苗高和地径年生长规律研究 | 第34-37页 |
3.2.2 不同种源钩栗年生物量差异分析 | 第37-38页 |
3.2.3 苗期生理指标及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 | 第38-39页 |
3.2.4 小结 | 第39页 |
3.3 不同种源钩栗苗期光合特性的差异 | 第39-50页 |
3.3.1 不同种源钩栗光合日变化差异研究 | 第39-44页 |
3.3.2 不同种源钩栗光响应曲线差异研究 | 第44-46页 |
3.3.3 不同种源钩栗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 | 第46-48页 |
3.3.4 幼苗光合生理指标的地理变异 | 第48-49页 |
3.3.5 小结 | 第49-50页 |
3.4 不同种源钩栗的综合评价 | 第50-54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4-57页 |
4.1 结论 | 第54-55页 |
4.1.1 不同种源钩栗种子品质的差异 | 第54页 |
4.1.2 不同种源钩栗苗期生长性状的差异 | 第54-55页 |
4.1.3 不同种源钩栗苗期光合特性的差异 | 第55页 |
4.1.4 不同种源钩栗的综合评价 | 第55页 |
4.2 讨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