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光环境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麦积山石窟概述 | 第10-12页 |
1.1.2 麦积山石窟保护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以及目标 | 第13-15页 |
1.2.1 麦积山石窟光环境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2 麦积山石窟光环境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1 国内传统建筑光环境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外传统建筑光环境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7-18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2 麦积山石窟光环境要素研究 | 第20-38页 |
2.1 光环境的基础要素研究 | 第20-27页 |
2.1.1 光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光与视觉特性 | 第21-24页 |
2.1.3 光对壁画文物的损害机理 | 第24-25页 |
2.1.4 文物保护层面对光环境的要求 | 第25-26页 |
2.1.5 文物展示层面对光环境的要求 | 第26-27页 |
2.2 麦积山石窟的光环境不可变性因素分析 | 第27-33页 |
2.2.1 地质气象 | 第27页 |
2.2.2 日照和光气候分区 | 第27-28页 |
2.2.3 全年太阳辐射数据 | 第28-31页 |
2.2.4 洞窟形制 | 第31-33页 |
2.3 麦积山石窟的光环境可变性因素分析 | 第33-36页 |
2.3.1 麦积山石窟采光口 | 第33-34页 |
2.3.2 麦积山石窟栈道 | 第34-35页 |
2.3.3 人为因素 | 第35-36页 |
2.4 麦积山石窟的光环境现状质量研究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麦积山石窟光环境现状分析 | 第38-54页 |
3.1 调研实测过程 | 第38-41页 |
3.1.1 石窟的选取 | 第38-39页 |
3.1.2 仪器介绍 | 第39-40页 |
3.1.3 测量方法 | 第40页 |
3.1.4 测点布置 | 第40-41页 |
3.2 尺寸测量 | 第41页 |
3.3 反射比的测量 | 第41-43页 |
3.4 照度实测 | 第43-47页 |
3.4.1 夏季洞窟室内外实测数据 | 第44-45页 |
3.4.2 冬季窟内外实测数据 | 第45-47页 |
3.4.3 测试数据误差分析 | 第47页 |
3.5 所测数据分析与对比 | 第47-52页 |
3.5.1 洞窟采光口平均照度的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3.5.2 洞窟照度均匀度分析 | 第48-52页 |
3.5.3 洞窟采光系数分析 | 第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麦积山洞窟光环境模拟分析 | 第54-78页 |
4.1 麦积山石窟窟内光环境模拟分析过程 | 第54-60页 |
4.1.1 光环境模拟软件的分类和选择 | 第54-56页 |
4.1.2 光环境模拟过程 | 第56页 |
4.1.3 天空模型的选择 | 第56-57页 |
4.1.4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57-60页 |
4.2 洞窟采光口模拟分析 | 第60-63页 |
4.2.1 全晴天采光口照度模拟图 | 第60-62页 |
4.2.2 全阴天采光口照度模拟图 | 第62-63页 |
4.3 洞窟窟内各界面照度模拟分析 | 第63-72页 |
4.3.1 全晴天洞窟内照度模拟分析 | 第63-68页 |
4.3.2 全阴天洞窟内照度模拟 | 第68-72页 |
4.4 其他洞窟模拟情况 | 第72-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5 麦积山石窟光环境设计的探讨 | 第78-97页 |
5.1 | 第78-80页 |
5.1.1 光环境设计原则 | 第78-79页 |
5.1.2 洞窟自然采光优化策略 | 第79-80页 |
5.1.3 洞窟人工辅助照明设计的技术策略 | 第80页 |
5.2 麦积山洞窟光环境优化设计 | 第80-90页 |
5.2.1 栈道设计 | 第80-85页 |
5.2.2 采光口设计 | 第85-90页 |
5.3 麦积山石窟窟内人工辅助照明的控制与调节 | 第90-96页 |
5.3.1 选用LED灯具 | 第90-92页 |
5.3.2 照明方式的选择 | 第92页 |
5.3.3 人工照明模拟 | 第92-95页 |
5.3.4 其他技术 | 第95-9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6.1 结论 | 第97页 |
6.2 展望与不足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第100-101页 |
图表目录 | 第101-107页 |
图录 | 第101-105页 |
表录 | 第105-107页 |
附录1 麦积山石窟34号窟尺寸图 | 第107-108页 |
附录2 麦积山石窟37号窟尺寸图 | 第108-109页 |
附录3 麦积山石窟142号窟尺寸图 | 第109-110页 |
附录4 麦积山石窟34窟窟内侧面照度模拟图 | 第110-112页 |
附录5 麦积山石窟37窟窟内侧面照度模拟图 | 第112-114页 |
附录6 采光口夏季调研数据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