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储氢材料概述 | 第10-11页 |
1.2 储氢材料的发展 | 第11-13页 |
1.3 镁基储氢材料 | 第13-15页 |
1.4 改善镁基储氢材料储氢性能的方法 | 第15-19页 |
1.4.1 添加催化剂 | 第15-17页 |
1.4.2 纳米结构化 | 第17-18页 |
1.4.3 层状界面结构储氢 | 第18-19页 |
1.5 课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5.1 课题背景 | 第19-20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简述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 第21-25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计算软件及计算方法简介 | 第21-25页 |
2.2.1 VASP软件介绍 | 第21-22页 |
2.2.2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 | 第22-25页 |
第3章 Ni掺杂金属Mg体相吸氢性能研究 | 第25-36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计算参数设置细节 | 第25-27页 |
3.3 Ni体相掺杂体系的稳定性研究 | 第27-30页 |
3.4 Ni体相掺杂体系的吸氢性能研究 | 第30-34页 |
3.4.1 H在掺杂体相中不同位置的吸附 | 第30-32页 |
3.4.2 吸附多个H原子的性能研究 | 第32-34页 |
3.5 H在Mg2Ni体相吸附性能研究 | 第34-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Ni掺杂金属Mg(0001)表面吸氢性能研究 | 第36-47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计算模型选取及计算参数设置 | 第36-40页 |
4.3 Ni掺杂金属Mg(0001)表面稳定性研究 | 第40-42页 |
4.4 Ni掺杂金属Mg(0001)表面吸氢性能研究 | 第42-46页 |
4.4.1 不同吸附位的吸氢性能研究 | 第42-43页 |
4.4.2 最稳定吸附的态密度分析 | 第43-44页 |
4.4.3 不同掺杂结构相同吸附位电子结构比较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Ni(111)/Mg(0001)界面吸氢性能研究 | 第47-68页 |
5.1 引言 | 第47页 |
5.2 界面模型选取及计算参数设置 | 第47-49页 |
5.3 AB界面吸氢性能研究 | 第49-55页 |
5.3.1 AB界面稳定性研究 | 第49-52页 |
5.3.2 AB界面吸氢性能研究 | 第52-55页 |
5.4 BA界面吸氢性能研究 | 第55-61页 |
5.4.1 BA界面稳定性研究 | 第55-58页 |
5.4.2 BA界面吸氢性能研究 | 第58-61页 |
5.5 Ni(111)/Mg(0001)/Ni(111)界面吸氢性能研究 | 第61-66页 |
5.5.1 Ni(111)/Mg(0001)/ Ni(111)稳定性研究 | 第61-62页 |
5.5.2 Ni(111)/Mg(0001)/ Ni(111)吸氢性能研究 | 第62-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