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钛合金的概述 | 第11-12页 |
1.2.1 钛及钛合金的基本性能 | 第11页 |
1.2.2 钛合金及其分类 | 第11-12页 |
1.3 钛合金的相变 | 第12-15页 |
1.3.1 钛合金的同素异构转变 | 第12-13页 |
1.3.2 冷却时的转变 | 第13-14页 |
1.3.3 时效转变 | 第14-15页 |
1.3.4 应变转变 | 第15页 |
1.4 两相 α+β 钛合金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1.5 钛合金的锻造及热处理工艺 | 第17-20页 |
1.5.1 退火处理 | 第18-19页 |
1.5.2 淬火时效 | 第19页 |
1.5.3 形变热处理 | 第19页 |
1.5.4 钛合金三重热处理的研究 | 第19-20页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其试验方法 | 第21-2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2 试验方案 | 第21-26页 |
2.2.1 高温拉伸变形方案 | 第22-23页 |
2.2.1.1 拉伸变形方案 | 第22页 |
2.2.1.2 拉伸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2.2.1.3 拉伸操作工作 | 第23页 |
2.2.2 高温压缩变形方案 | 第23-24页 |
2.2.3 热处理工艺方案: | 第24-26页 |
2.3 检测及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2.3.1 金相试样制备方法: | 第26-27页 |
2.3.2 光学显微镜分析 | 第27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7-28页 |
第3章 TC4-DT钛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 | 第28-48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拉伸变形行为及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28-32页 |
3.2.1 试样的制备 | 第29页 |
3.2.2 不同变形温度下TC4-DT钛合金的应力应变关系及显微组织演变 | 第29-31页 |
3.2.3 不同变形量TC4-DT钛合金的应力应变关系及显微组织演变 | 第31-32页 |
3.3 固溶时效对TC4-DT钛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2-37页 |
3.3.1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3.3.2 固溶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3 时效处理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4-37页 |
3.3.3.1 不同固溶温度对时效后组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3.2 不同拉伸温度条件对固溶时效后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3.3 不同时效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 三重热处理对TC4-DT钛合金变形后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7-45页 |
3.4.1 热处理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 | 第37-40页 |
3.4.1.1 第一重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 第37-38页 |
3.4.1.2 第二重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 第38-40页 |
3.4.2 不同工艺条件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0-45页 |
3.4.2.1 不同拉伸变形温度对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0-43页 |
3.4.2.2 拉伸变形量对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3页 |
3.4.2.3 第一重及第二重热处理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3-45页 |
3.5 获得三态组织的形变热处理工艺及其组织形态的研究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TC4-DT钛合金压缩变形及三重热处理行为的研究 | 第48-64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压缩变形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8-51页 |
4.2.1 变形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8-50页 |
4.2.2 应变速率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 三重热处理对TC4-DT钛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1-62页 |
4.3.1 压缩工艺对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1-54页 |
4.3.1.1 三重热处理对不同应变速率下变形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1-54页 |
4.3.1.2 三重热处理对不同变形温度下变形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4页 |
4.3.2 三重热处理中不同退火阶段对TC4-DT钛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4-62页 |
4.3.2.1 第一次退火温度对TC4-DT钛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2.2 第二次退火温度对TC4-DT钛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6-59页 |
4.3.2.3 析出相的研究 | 第59-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