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养护、维修与技术改造论文

基于施工缺陷的公路隧道结构影响分析与病軎防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我国公路隧道发展第11页
        1.1.2 隧道运营现状第11-13页
    1.2 隧道病害与隧道施工缺陷第13-15页
        1.2.1 隧道病害第13页
        1.2.2 施工缺陷第13-15页
    1.3 施工缺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1 缺陷病害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2 缺陷病害处治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3 研究现状总结第19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9-22页
        1.4.1 本文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3 本文技术路线图第21-22页
第二章 衬砌背后空洞数值模拟第22-72页
    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2-26页
        2.1.1 工程概况第22页
        2.1.2 数值模拟方法第22-25页
        2.1.3 三维计算模型第25页
        2.1.4 物理力学参数第25-26页
        2.1.5 空洞计算工况第26页
    2.2 计算结果分析第26-67页
        2.2.1 无空洞缺陷结果分析第27-29页
        2.2.2 各向 0.5m空洞结果分析第29-30页
        2.2.3 环向空洞各尺寸结果分析第30-38页
        2.2.4 厚度空洞各尺寸结果分析第38-44页
        2.2.5 纵向空洞各尺寸结果分析第44-51页
        2.2.6 各方向空洞对比分析第51-53页
        2.2.7 不同位置空洞结果分析第53-60页
        2.2.8 拱顶不同规模空洞结果分析第60-67页
    2.3 结构安全性分析第67-70页
        2.3.1 安全系数计算方法第67-68页
        2.3.2 安全性分析第68-70页
    2.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三章 初期支护厚度不足数值模拟第72-82页
    3.1 初期支护减薄结果分析第72-78页
        3.1.1 初支厚度 20cm第72-73页
        3.1.2 初支厚度 15cm第73-75页
        3.1.3 初支厚度 10cm第75-76页
        3.1.4 初支厚度 5cm第76-78页
    3.2 初期支护减薄对比分析第78-81页
        3.2.1 围岩位移分析第78-79页
        3.2.2 围岩应力分析第79-80页
        3.2.3 安全性分析第80-81页
    3.3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四章 施工缺陷的处治方法第82-93页
    4.1 回填注浆模拟第82-86页
        4.1.1 回填前后位移分析第82-83页
        4.1.2 回填前后应力分析第83-85页
        4.1.3 回填前后结构安全性分析第85-86页
    4.2 防止施工缺陷第86-87页
        4.2.1 超欠挖的控制第86页
        4.2.2 衬砌支护背后存在空洞控制第86页
        4.2.3 衬砌支护厚度不足的控制第86-87页
    4.3 施工缺陷检查第87页
    4.4 施工缺陷处治第87-89页
        4.4.1 施工缺陷处治原则第87页
        4.4.2 施工缺陷处治方法第87-89页
    4.5 缺陷病害整治第89-92页
        4.5.1 衬砌裂损处治第89-90页
        4.5.2 渗漏水治理第90-92页
    4.6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结论与建议第93-95页
    主要结论第93-94页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结构损伤评估研究
下一篇:钢管混凝土拱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