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15-2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2.1 PAM在农业中的应用背景 | 第16页 |
1.2.2 聚丙烯酰胺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3 聚丙烯酰胺物理性质 | 第17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3.1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 不同分子量PAM施用对盐渍化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 第24-42页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2.1.2 试验前期处理 | 第24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2.2 不同分子量PAM施用对盐渍化土壤饱和含水率的影响 | 第25-29页 |
2.3 不同分子量PAM施用对盐渍化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 不同分子量PAM施用对盐渍化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30-32页 |
2.5 不同分子量PAM施用对盐渍化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 第32-38页 |
2.6 不同分子量PAM施用对盐渍化土壤孔隙的影响 | 第38-4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3 不同分子量PAM施用对盐渍化土壤水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42-69页 |
3.1 试验方法 | 第42-44页 |
3.2 不同分子量PAM施用对盐渍化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 第44-47页 |
3.3 不同分子量PAM施用对盐渍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 | 第47-55页 |
3.4 不同分子量PAM施用对盐渍化土壤水平扩散率的影响 | 第55-59页 |
3.5 不同分子量PAM施用对盐渍化土壤垂直入渗的影响 | 第59-67页 |
3.5.1 垂直湿润峰运移 | 第59-62页 |
3.5.2 PAM对不同盐渍化土壤入渗速率的影响 | 第62-64页 |
3.5.3 PAM对不同盐渍化土壤累积入渗量的影响 | 第64-6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4 不同分子量PAM施用对土壤蒸发的影响及综合分析 | 第69-86页 |
4.1 试验方法 | 第69页 |
4.2 PAM对日蒸发量的影响 | 第69-73页 |
4.3 PAM对累积蒸发量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 PAM对盐渍化土壤作用的综合分析 | 第74-84页 |
4.4.1 无盐土壤各处理主成分分析 | 第74-77页 |
4.4.2 轻盐土壤各处理主成分分析 | 第77-79页 |
4.4.3 中盐土壤各处理主成分分析 | 第79-82页 |
4.4.4 重盐土壤各处理主成分分析 | 第82-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5 PAM在不同盐渍化土壤的吸附量及机理的研究 | 第86-104页 |
5.1 试验方法 | 第86-88页 |
5.1.1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86-87页 |
5.1.2 数据处理 | 第87-88页 |
5.2 盐渍化土壤最佳液固比的研究 | 第88-91页 |
5.2.1 不同分子量标准曲线的确定 | 第88-89页 |
5.2.2 不同分子量PAM对盐渍化土壤最佳液固比的影响 | 第89-91页 |
5.3 盐渍化土壤吸附平衡时间的研究 | 第91-94页 |
5.4 不同分子量PAM对盐渍化土壤吸附等温线的确定 | 第94-97页 |
5.5 不同浓度Na+、K+、Ca~(2+)、Mg~(2+)阳离子及pH对PAM粘度的影响 | 第97-100页 |
5.6 机理及微观结构分析 | 第100-10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6 PAM对盐渍化土壤水肥保持与作物增产效应研究 | 第104-123页 |
6.1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方案 | 第104-107页 |
6.1.1 气候条件 | 第104-105页 |
6.1.2 试验设计 | 第105-106页 |
6.1.3 田间试验观测项目 | 第106-107页 |
6.2 PAM对盐渍化土壤水分、盐分、养分的影响 | 第107-116页 |
6.2.1 PAM对盐渍化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 第107-110页 |
6.2.3 土壤速效氮的时空变化特性 | 第110-112页 |
6.2.4 PAM、水、肥不同用量对盐渍化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 第112-114页 |
6.2.5 PAM、水、肥不同用量对盐渍化土壤肥料利用效率的研究 | 第114-116页 |
6.3 PAM、水、肥不同施用量对作物的影响 | 第116-121页 |
6.3.1 PAM、水、肥对葵花出苗率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6.3.2 PAM、水、肥不同用量对葵花生长量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6.3.3 PAM、水、肥不同用量对葵花产量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6.3.4 基于综合评分法的优化设计选取 | 第120-12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5页 |
7.1 结论 | 第123-124页 |
7.2 展望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4页 |
作者简介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