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论高校德育校本研究

作者简介第6-8页
摘要第8-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0页
    §1.1 选题缘由第19-23页
        1.1.1 选题来源和背景第19-21页
        1.1.2 选题意义第21-23页
    §1.2 研究现状第23-28页
        1.2.1 校本研究的研究第23-26页
        1.2.2 校本研究在高校的应用第26-28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8-29页
        1.3.1 研究思路第28页
        1.3.2 研究方法第28-29页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9-30页
        1.4.1 研究的内容第29页
        1.4.2 创新点第29-30页
第二章 德育校本研究的概念及内涵第30-40页
    §2.1 校本及校本研究第30-33页
        2.1.1 校本第30-32页
        2.1.2 校本研究第32-33页
    §2.2 相关概念比较第33-36页
        2.2.1 院校研究第33-34页
        2.2.2 特色研究第34-36页
    §2.3 德育校本研究第36-40页
        2.3.1 德育校本研究的内涵第36-37页
        2.3.2 德育校本研究的属性第37-40页
第三章 德育校本研究的主体及方法第40-58页
    §3.1 德育校本研究的主体第40-45页
        3.1.1 学生德育管理部门第40-42页
        3.1.2 学生德育工作者第42-45页
    §3.2 德育校本研究的方式方法第45-53页
        3.2.1 基本方式第45-46页
        3.2.2 基本方法第46-53页
    §3.3 研究方法的特征和取向第53-58页
        3.3.1 基本特征第53-55页
        3.3.2 实践取向第55-58页
第四章 德育校本研究推动德育理论发展第58-73页
    §4.1 推动德育观的演进第58-64页
        4.1.1 德育观决定德育范式第58-59页
        4.1.2 德育观的演变第59-62页
        4.1.3 校本德育观第62-64页
    §4.2 推动德育范式的转型第64-68页
        4.2.1 德育范式的内涵第64-65页
        4.2.2 德育范式的转换第65-66页
        4.2.3 校本研究范式第66-68页
    §4.3 推动德育管理模式变革第68-70页
        4.3.1 政本管理模式第68页
        4.3.2 校本管理模式第68-69页
        4.3.3 校本研究促进校本管理第69-70页
    §4.4 推动德育队伍专业化第70-73页
        4.4.1 整体专业化第70页
        4.4.2 个体专业化第70-71页
        4.4.3 校本研究促进专业化建设第71-73页
第五章 德育校本研究推进德育实践发展—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第73-106页
    §5.1 德育校本研究的对象分析第73-81页
        5.1.1 学校分析第73-74页
        5.1.2 学校发展评价第74-76页
        5.1.3 学生分析第76-80页
        5.1.4 学生社会评价第80-81页
    §5.2 德育校本研究的机制建立第81-98页
        5.2.1 校本德育顶层设计第81-85页
        5.2.2 校本德育管理第85-97页
        5.2.3 校本德育评价第97-98页
    §5.3 德育校本研究的资源建设第98-106页
        5.3.1 校本资源的开发第98-100页
        5.3.2 校本资源的利用第100-106页
结语第106-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2页
附件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问卷第122-124页
附件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第124-126页
附件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问卷第126-128页
附件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辅导员职业状况调查问卷第128-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励志教育研究
下一篇:中国服务贸易的服务业就业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