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1 境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研究区概况 | 第16-17页 |
1.4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1 资料来源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第2章 川滇地区历史地震统计规律 | 第22-36页 |
2.1 川滇地区历史地震统计 | 第22-30页 |
2.1.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1.2 川滇地区历史地震发震时间特征 | 第23-30页 |
2.2 川滇地区地震发震间隔特征 | 第30-31页 |
2.3 川滇地区地震空间分布特征 | 第31-34页 |
2.3.1 川滇地区地震标准方差椭圆特征 | 第31-33页 |
2.3.2 地震台站空间分布特征 | 第33-34页 |
2.4 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川滇地区Ms≥7.0地震时空对称性研究 | 第36-54页 |
3.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3.1.1 资料来源 | 第36-37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3.2 川滇地区Ms≥7.0地震时间对称性及趋势判断 | 第38-41页 |
3.2.1 可公度趋势判断 | 第38-40页 |
3.2.2 蝴蝶结构图趋势判断 | 第40-41页 |
3.2.3 可公度结构系趋势分析 | 第41页 |
3.3 川滇地区Ms≥7.0地震空间对称性及趋势判断 | 第41-47页 |
3.3.1 川滇地区Ms≥7.0地震震中经度迁移 | 第41-42页 |
3.3.2 川滇地区Ms≥7.0地震震中纬度迁移 | 第42-43页 |
3.3.3 川滇地区Ms≥7.0地震标准方差椭圆空间分布 | 第43-44页 |
3.3.4 川滇地区Ms≥7.0地震震中空间三角形分布 | 第44-47页 |
3.4 川滇地区Ms≥7.0地震影响因子分析 | 第47-51页 |
3.4.1 太阳黑子与地震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3.4.2 月相变化与地震活动相关性分析 | 第48-49页 |
3.4.3 地球自转与地震活动相关性分析 | 第49-51页 |
3.5 小结 | 第51-54页 |
第4章 川滇地区Ms≥6.8西北-东南断层走向上地震时空统计规律 | 第54-68页 |
4.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54-57页 |
4.1.1 资料来源 | 第54-56页 |
4.1.2 研究方法 | 第56-57页 |
4.2 西北-东南断层走向上地震时间对称性及趋势判断 | 第57-59页 |
4.2.1 可公度趋势判断 | 第57页 |
4.2.2 蝴蝶结构图趋势判断 | 第57-58页 |
4.2.3 可公度结构系趋势分析 | 第58-59页 |
4.3 西北-东南断层走向地震空间对称性及趋势判断 | 第59-64页 |
4.3.1 西北-东南断层走向上地震震中经度迁移 | 第59页 |
4.3.2 西北-东南断层走向上地震震中纬度迁移 | 第59-60页 |
4.3.3 西北-东南断层走向地震标准方差椭圆分析 | 第60-61页 |
4.3.4 西北-东南断层走向上地震震中空间三角形分布 | 第61-64页 |
4.4 西北-东南断层走向上地震影响因子分析 | 第64-67页 |
4.4.1 太阳黑子与地震相关性分析 | 第64-65页 |
4.4.2 月相变化与地震活动相关性分析 | 第65页 |
4.4.3 地球自转与地震活动相关性分析 | 第65-67页 |
4.5 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川滇地区Ms≥6.8西南-东北断层走向上地震时空统计规律 | 第68-82页 |
5.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68-70页 |
5.1.1 资料来源 | 第68-70页 |
5.1.2 研究方法 | 第70页 |
5.2 西南-东北断层走向地震时间对称性及趋势判断 | 第70-72页 |
5.2.1 可公度趋势判断 | 第70-71页 |
5.2.2 蝴蝶结构图趋势判断 | 第71页 |
5.2.3 可公度结构系趋势分析 | 第71-72页 |
5.3 西南-东北断层走向地震空间对称性及趋势判断 | 第72-77页 |
5.3.1 西南-东北断层走向上地震震中经度迁移 | 第72-73页 |
5.3.2 西南-东北断层走向上地震震中纬度迁移 | 第73-74页 |
5.3.3 西南-东北断层走向地震标准方差椭圆性分析 | 第74-75页 |
5.3.4 西南-东北断层走向上地震震中空间三角形分布 | 第75-77页 |
5.4 西南-东北断层走向上地震影响因子分析 | 第77-81页 |
5.4.1 太阳黑子与西南-东北断层走向上地震相关关系 | 第77-78页 |
5.4.2 月相变化与地震活动相关分析 | 第78-79页 |
5.4.3 地球自转与地震活动相关分析 | 第79-81页 |
5.5 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结论和讨论 | 第82-8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2-84页 |
6.1.1 地震历史统计 | 第82页 |
6.1.2 地震时间对称性 | 第82-83页 |
6.1.3 地震空间对称性 | 第83页 |
6.1.4 地震与相关因子分析 | 第83-84页 |
6.2 讨论 | 第84页 |
6.3 文章的创新点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