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须弥山窟区风环境被动调节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6页 |
1.1.1 须弥山石窟概述 | 第9-12页 |
1.1.2 石窟病害及保护 | 第12-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石窟风化研究 | 第16-17页 |
1.2.2 风蚀气候侵蚀力研究 | 第17-18页 |
1.2.3 室外风环境研究 | 第18-20页 |
1.2.4 林带防风效果研究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室外风场气流分布和风环境数值模拟理论综述 | 第25-37页 |
2.1 风场气流分布 | 第26-29页 |
2.1.1 单体障碍物 | 第26-27页 |
2.1.2 障碍物周边风场 | 第27-28页 |
2.1.3 山地局部环流 | 第28-29页 |
2.2 风环境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 第29-37页 |
2.2.1 流体流动控制方程 | 第30页 |
2.2.2 湍流模型选择 | 第30-31页 |
2.2.3 边界调节设置 | 第31-33页 |
2.2.4 植物模型处理 | 第33-34页 |
2.2.5 模拟工具选择 | 第34-37页 |
3 须弥山窟区风环境实测分析 | 第37-46页 |
3.1 窟区风环境测试概况 | 第37-41页 |
3.1.1 研究区域 | 第37-38页 |
3.1.2 测试内容 | 第38页 |
3.1.3 测试仪器 | 第38-39页 |
3.1.4 测试点布置 | 第39-41页 |
3.2 测试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3.2.1 风速分析 | 第41-42页 |
3.2.2 风向分析 | 第42-45页 |
3.3 小结 | 第45-46页 |
4 须弥山窟区风环境模拟研究 | 第46-59页 |
4.1 研究区域模型 | 第46-47页 |
4.2 模拟计算区域 | 第47-48页 |
4.3 边界条件设置 | 第48-49页 |
4.3.1 入口边界 | 第48-49页 |
4.3.2 出口边界 | 第49页 |
4.3.3 侧面边界 | 第49页 |
4.3.4 顶部边界 | 第49页 |
4.3.5 粗糙度设置 | 第49页 |
4.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7页 |
4.4.1 地形地势对窟区风环境的影响 | 第49-54页 |
4.4.2 绿化景观对窟前广场风环境影响 | 第54-57页 |
4.5 小结 | 第57-59页 |
5 须弥山窟区风环境调节策略及结果预测 | 第59-76页 |
5.1 窟前景观现状分析 | 第59-61页 |
5.2 风环境被动式调节策略 | 第61-64页 |
5.2.1 防风林带高度与位置设置 | 第61-62页 |
5.2.2 防风林带与主害风向夹角设置 | 第62-63页 |
5.2.3 防风林带疏透度设置 | 第63页 |
5.2.4 防风构筑物设置 | 第63-64页 |
5.3 风环境调节策略结果预测 | 第64-75页 |
5.3.1 崖体与林带间距模拟 | 第64-67页 |
5.3.2 防风林带与主害风向夹角模拟 | 第67-69页 |
5.3.3 林带疏透度模拟 | 第69-72页 |
5.3.4 防风构筑物模拟 | 第72-75页 |
5.4 小结 | 第75-7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附录A 图表来源说明 | 第84-87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