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PTR-MS关键部件的研制及呼气丙酮测量方法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呼出气体检测方法第11-12页
        1.2.1 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法第11页
        1.2.2 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法第11-12页
        1.2.3 电子鼻传感器第12页
    1.3 PTR-MS在呼气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1 呼气标志物检测第12-14页
        1.3.2 实时信息监测第14页
        1.3.3 饮食结构分析第14-15页
        1.3.4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论文主要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PTR-MS理论研究第17-28页
    2.1 PTR-MS仪器结构第17-18页
    2.2 PTR-MS基本原理第18-22页
        2.2.1 初始试剂离子产生第18-19页
        2.2.2 质子转移反应第19-20页
        2.2.3 浓度计算原理第20-21页
        2.2.4 主要参数第21-22页
    2.3 漂移管内离子运动状态分析第22-25页
        2.3.1 离子迁移扩散第22-23页
        2.3.2 离子分子碰撞第23-25页
    2.4 空心阴极放电研究第25-27页
        2.4.1 放电机理第25-26页
        2.4.2 等离子体运动状态分析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漂移管内离子运动特性研究及仿真第28-40页
    3.1 漂移管内离子分子碰撞模型的建立第28-30页
    3.2 漂移管内电场分布研究第30-34页
        3.2.1 环形电极厚度对漂移管内均匀电场的影响第30-32页
        3.2.2 环形电极内径对漂移管内均匀电场的影响第32-34页
        3.2.3 两种漂移管结构的比较第34页
    3.3 漂移管内离子运动特性分析第34-36页
        3.3.1 离子运动轨迹第34-35页
        3.3.2 漂移时间第35-36页
    3.4 离子漏斗结构对漂移管离子束聚焦特性的改善第36-39页
        3.4.1 离子漏斗的基本原理第36-38页
        3.4.2 离子束聚焦特性分析第38-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PTR-MS离子源的研制和系统搭建第40-52页
    4.1 PTR-MS离子源设计第40-44页
        4.1.1 基本原理第40-41页
        4.1.2 电压设置第41-42页
        4.1.3 机械加工第42-43页
        4.1.4 性能评价第43-44页
    4.2 离子源内锥形接口设计第44-46页
        4.2.1 结构设计第44-45页
        4.2.2 性能评价第45-46页
    4.3 呼出气体检测进样装置设计第46-47页
        4.3.1 在线进样装置设计第46-47页
        4.3.2 离线进样装置设计第47页
    4.4 PTR-MS功能样机的设计与搭建第47-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PTR-MS法测量呼气丙酮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2-63页
    5.1 实验准备第52-53页
        5.1.1 丙酮样品气的制备第52-53页
        5.1.2 PTR-MS参数设定第53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3-58页
        5.2.1 CO_2对呼出气体中丙酮浓度测量的影响第53-56页
        5.2.2 湿度对呼出气体中丙酮浓度测量的影响第56-57页
        5.2.3 O_2~+对呼出气体中丙酮浓度测量的影响第57-58页
        5.2.4 NO~+对呼出气体中丙酮浓度测量的影响第58页
    5.3 浓度修正方法研究第58-61页
        5.3.1 CO_2浓度影响修正第59-60页
        5.3.2 湿度影响修正第60页
        5.3.3 O_2~+浓度影响修正第60-61页
        5.3.4 浓度修正公式第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6.1 论文总结第63-64页
    6.2 存在问题第64页
    6.3 工作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n:Fe:KTN晶体电光效应及光折变效应研究
下一篇:WO3纳米线-NO2吸附体系电子性能及其Ti掺杂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