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264的立体视频质量主客观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立体视频质量评价方法介绍 | 第10-14页 |
1.2.1 主观评价方法 | 第10-12页 |
1.2.2 客观评价方法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人眼视觉特性 | 第18-28页 |
2.1 人类视觉系统的生理结构 | 第18-20页 |
2.2 基本视觉信息 | 第20-22页 |
2.2.1 基于颜色信息的视觉感知 | 第20页 |
2.2.2 基于亮度信息的视觉感知 | 第20-22页 |
2.3 立体视觉特性 | 第22-27页 |
2.3.1 心理学上的深度线索 | 第22-24页 |
2.3.2 生理学上的深度线索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立体视频相关理论 | 第28-37页 |
3.1 视频压缩简介 | 第28-33页 |
3.1.1 帧内预测 | 第30页 |
3.1.2 帧间预测 | 第30-32页 |
3.1.3 量化 | 第32-33页 |
3.2 立体匹配的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3.2.1 基于局部的约束算法 | 第34页 |
3.2.2 基于全局的约束算法 | 第34-35页 |
3.3 立体视差图的提取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立体视频质量主观评价 | 第37-53页 |
4.1 视频库的选取及建立 | 第37-38页 |
4.2 实验环境及设备的选取 | 第38-39页 |
4.3 测试人员选取 | 第39-40页 |
4.4 评价方法介绍 | 第40-41页 |
4.5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41-44页 |
4.5.1 淘汰异常者 | 第42-43页 |
4.5.2 剔除异常值 | 第43页 |
4.5.3 均值化处理 | 第43-44页 |
4.6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4.7 主观评价结果规律探究 | 第47-51页 |
4.7.1 参数范围的测定 | 第47-48页 |
4.7.2 参考辅助视点的规律探究 | 第48-49页 |
4.7.3 分辨率与压缩损伤的探究 | 第49-50页 |
4.7.4 生理特征——性别因素的探究 | 第50-5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立体视频质量客观评价 | 第53-72页 |
5.1 客观评价模型 | 第53-67页 |
5.1.1 基于时空结构信息的质量评价 | 第53-58页 |
5.1.2 基于梯度信息的结构相似度 | 第58-63页 |
5.1.3 BP神经网络训练权重 | 第63-67页 |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70页 |
5.2.1 主客观结果分析 | 第68页 |
5.2.2 算法性能评价指标 | 第68-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总结 | 第72页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