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新媒体语境中“非虚构文学”的传播路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问题第9-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3.1“非虚构文学”研究第11-13页
        1.3.2 文学传播研究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4-15页
        1.4.1 研究目标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5页
    1.5 研究手段及过程第15-17页
第2章 新媒体语境中的“非虚构文学”传播第17-28页
    2.1 新媒体的发展第17-19页
        2.1.1 新媒体之“新”第17-18页
        2.1.2 新媒体之“合”第18-19页
    2.2 “非虚构文学”的传播分析第19-28页
        2.2.1 “非虚构文学”的传播者构成第19-22页
        2.2.2 “非虚构文学”的传播内容第22-24页
        2.2.3 “非虚构文学”的传播媒介第24-26页
        2.2.4 “非虚构文学”的接受方式第26-28页
第3章 新媒体语境中“非虚构文学”传播路径之数码文字路径分析第28-50页
    3.1 非虚构文学的数码文字路径建构第28-34页
        3.1.1 移动阅读应用路径第28-29页
        3.1.2 微信路径第29-31页
        3.1.3 微博路径第31-33页
        3.1.4 补偿性传播路径——“文学奖”与“排行榜”模式第33-34页
    3.2 “非虚构文学”的数码传播路径内容特征分析第34-39页
        3.2.1 非虚构文学的路径依赖现象第34-37页
        3.2.2 人际传播效应和刻板效应显著第37-39页
    3.3 “非虚构文学”数码传播路径的受众接受分析第39-45页
        3.3.1 有效样本的路径选择基本情况第39-40页
        3.3.2 数码路径选择的人口学变量差异第40-43页
        3.3.3 数码路径选择习惯分析第43-45页
    3.4 “非虚构文学”数码传播路径的价值特征分析第45-50页
        3.4.1 文学价值评判体系的坍塌第45-46页
        3.4.2 对传统文学视域的挑战第46-47页
        3.4.3 文化沙盘价值的初步显现第47-48页
        3.4.4 移动路径的特有价值——“私”场景第48-50页
第4章 结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第55-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外资讯自媒体的把关研究
下一篇:媒介伦理框架视阈下电视真人秀节目《变形计》叙事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