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山地小城镇地震灾害应急避难空间网络构建研究--以四川省芦山县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全球面临着严峻的灾害形势第9页
        1.1.2 山地防灾减灾工作迫在眉睫第9页
        1.1.3 小城镇防灾避难研究的迫切性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第10-14页
        1.2.1 防灾减灾的相关研究第10-11页
        1.2.2 应急避难场所的相关研究第11-13页
        1.2.3 分析与总结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页
        1.3.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第15-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2 研究主要内容第16-17页
        1.4.3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第2章 山地小城镇应急避难空间网络的相关基础研究第18-31页
    2.1 空间网络理论第18-19页
        2.1.1 空间网络概念解析第18-19页
        2.1.2 空间网络理论的相关研究与应用第19页
    2.2 相关概念解读第19-24页
        2.2.1 小城镇第19-20页
        2.2.2 应急避难场所第20-22页
        2.2.3 应急避难空间网络第22-23页
        2.2.4 地震灾害第23-24页
    2.3 GIS技术支持及相关应用第24-26页
        2.3.1 GIS技术简介第24-25页
        2.3.2 GIS技术在应急避难规划中的应用第25-26页
    2.4 四川省芦山县概况介绍第26-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山地小城镇应急避难空间网络特征分析与构建第31-54页
    3.1 山地小城镇应急避难空间网络构建特征分析第31-36页
        3.1.1 相关影响因素特征分析第31-33页
        3.1.2 应急避难现状特征分析第33-34页
        3.1.3 避难设施建设现状特征分析第34-36页
    3.2 芦山县地震灾损情况分析第36-39页
        3.2.1 住房受损情况分析第36页
        3.2.2 公共设施灾损情况分析第36-37页
        3.2.3 道路交通灾损情况分析第37-38页
        3.2.4 地质灾害情况分析第38-39页
    3.3 应急避难空间网络的构成要素第39-46页
        3.3.1 应急避难场所的等级与规模第39-42页
        3.3.2 应急避难疏散通道的等级第42-44页
        3.3.3 应急避难功能单元的服务范围第44-46页
    3.4 应急避难空间网络的主要功能第46-51页
        3.4.1 应急避难空间网络的基本功能第46-48页
        3.4.2 以人为本的应急避难功能第48-50页
        3.4.3 应对地震灾害的应急避难功能第50-51页
    3.5 应急避难空间网络构建依据第51-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四川省芦山县应急避难空间网络构建策略第54-78页
    4.1 芦山县城应急避难空间网络构建分析与评价第54-62页
        4.1.1 应急避难场所分析与评价第54-59页
        4.1.2 应急避难疏散通道分析与评价第59-61页
        4.1.3 应急避难功能单元分析与评价第61-62页
        4.1.4 应急避难功能的可实现性第62页
    4.2 芦山县应急避难空间网络构的构建策略第62-64页
        4.2.1 整体性的应急避难空间网络第62-63页
        4.2.2 平灾结合的应急避难空间网络第63-64页
        4.2.3 因地制宜的应急避难空间网络第64页
    4.3 芦山县城应急避难场所构建策略第64-71页
        4.3.1 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策略第64-66页
        4.3.2 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动态优化调整策略第66-71页
    4.4 芦山县城应急避难疏散通道的构建策略第71-75页
        4.4.1 应急避难疏散通道静态初选第71-73页
        4.4.2 内外联通道路的确定第73-74页
        4.4.3 应急避难疏散通道的确认第74-75页
    4.5 芦山县城应急避难功能单元的构建策略第75-77页
        4.5.1 功能单元的划分策略第75页
        4.5.2 功能单元的隔离要素第75-76页
        4.5.3 功能单元的设施配备第76-77页
    4.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附录第83-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g@AgX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活性研究
下一篇:航磁补偿中的误差校正及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