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火力发电厂、热电站论文

电厂燃煤低温干燥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煤干燥机理研究第10-12页
        1.2.1 煤中水分的存在类型第10页
        1.2.2 实验机理研究第10-12页
        1.2.3 煤与水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第12页
    1.3 煤干燥技术仿真与运行第12-14页
    1.4 煤干燥新技术探索第14-15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量子化学与干燥动力学理论第16-22页
    2.1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第16-18页
        2.1.1 量子化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16-17页
        2.1.2 分析计算软件第17-18页
    2.2 干燥动力学理论第18-21页
        2.2.1 热分析方法第18-20页
        2.2.2 薄层干燥动力学第20-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煤与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第22-49页
    3.1 模型构建第22-27页
        3.1.1 建立煤分子模型第22-23页
        3.1.2 煤分子模型表面静电势分布与讨论第23-26页
        3.1.3 理论计算方法与基组第26-27页
    3.2 煤与水吸附几何构型和相互作用能第27-40页
        3.2.1 无烟煤第29-30页
        3.2.2 烟煤第30-32页
        3.2.3 次烟煤第32-35页
        3.2.4 褐煤第35-40页
    3.3 RDG图形化煤分子与水体系间的弱相互作用第40-48页
        3.3.1 无烟煤第40-42页
        3.3.2 烟煤第42-43页
        3.3.3 次烟煤第43-45页
        3.3.4 褐煤第45-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煤的脱水热重分析第49-61页
    4.1 实验部分第49-50页
        4.1.1 实验方法及装置第49-50页
        4.1.2 样品制备第50页
    4.2 燃煤干燥脱水的非等温热重分析第50-54页
        4.2.1 不同升温速率下燃煤干燥脱水的特性第50-51页
        4.2.2 基于非等温热分析法的燃煤干燥动力学研究第51-54页
    4.3 燃煤干燥脱水的等温热重分析第54-59页
        4.3.1 不同温度对燃煤等温加热脱水的影响第54-57页
        4.3.2 基于薄层干燥模型的燃煤等温干燥动力学研究第57-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61-63页
    5.1 全文总结第61-62页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瓜果实RFOs降解部位及其与酸、碱性α-半乳糖苷酶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PTN的继电保护通道传输时延特性研究